原標題:如何深化教改轉變觀念“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 爸媽,別輕信這些“教育雜音”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鄭重提出,要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個孩子有公平的發展機會;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改革考試招生制度。
在全國、在上海,要大力推進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就要首先樹立讓每個孩子幸福成長、人人成才的信念。而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一些過時的,與教育規律不相符的,阻礙著孩子全面、健康、幸福發展的觀念還在作祟、雜音猶在耳畔。
改變的出路,唯有改革。
雜音之1:零起點入學跟不上 小學教師:搶跑優勢終會用光
【背景】上海市教委屢次重申,本市小學一年級必須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即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和進度實施教學。然而,很多家長仍然懷疑,讓孩子一年級從“零”起步,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別人的孩子都在學,不“搶跑”就是落后。
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語文教師陳蕓有著多年的執教經驗。她說只要習慣良好,最快一個學期,零起點的孩子上升得會非常明顯。陳蕓認為,零起點對家長的挑戰首先在于是否有耐心忍耐孩子在起步階段暫時的落后,毫無疑問,在入學之初,一個沒有學過拼音、沒有經過寫字強化訓練的孩子,他的表現肯定不會比得上已經被訓練得很熟練的孩子。
在陳蕓看來,家長要做的是不斷對孩子進行鼓勵,看到他在自身基礎上的進步。更重要的是,零起點起步不等于學前“零準備”。相反,家長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讓孩子學會傾聽、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專注完成任務。有些孩子心靜不下來,以至于時常會漏做題目、看錯題意;有些孩子課桌旁邊始終散落著各種各樣的東西……陳老師說,這些通常被歸結為“粗心”和“丟散落四”的毛病,根源就在于學前習慣培養欠佳。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多認幾個字、多做幾道口算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都要大得多。
陳蕓老師曾遇到過兩個男孩,一個在入校之初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但上課眼神始終跟著老師,回家復習也認真及時,一個學期下來,成績已經處于中上水平。而另一個男孩,入校時識字量很大,但他因為覺得課堂內容簡單,上課坐不住,作業拖拉,從三年級開始成績下滑非常明顯。陳老師解釋,以語文為例,一二年級的知識以記憶為主,三年級開始更強調理解能力,學前的儲備已經基本用光,思維能力和習慣成為決定孩子成績的關鍵。
雜音之2:小學初中要上民辦 高中校長:九成新生出身公辦
【背景】現在孩子讀小學和初中,不少家長都熱衷選擇民辦學校,覺得那里才是優質教育,而等到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時,又對民辦學校避之不及,因此民辦高中、民辦高校相對來說還十分薄弱。
進才中學是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在高一的500名學生中,出自一些民辦初中的學生只有50人左右,九成的學生是從公辦初中考進來的。校長王從連說,現在公辦學校在師資調配、教育資源上的優勢要強于民辦學校,特別是市和區縣兩級政府堅持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義務教育學校,更使得這幾年公辦小學和初中的質量有了迅猛發展,所以,公辦初中畢業生在名牌高中里占據絕大多數也就不足為奇了。“在高考時成績優異的學生,要追溯他們的小學和初中‘背景’,也不一定能看出民辦學校真有多大的優勢。”王校長說。
而作為辦在居民家門口的好學校,閘北區塘沽學校五年級小丁同學的家長說,在進小學前曾猶豫過,是進民辦好呢還是進公辦好,五年讀下來的事實證明,公辦學校不僅就在家門口,而且孩子的各方面都成長得很不錯。塘沽學校校長程核紅說,如果僅從考試的平均分數來看,或許公辦不如民辦,但要知道,民辦學校在招生時有“天然的”選擇權,他們可以挑選生源。“公辦學校在師資培訓、學校教研等方面都抓得很緊,師資質量并不比民辦差,甚至還會有優勢,這也決定了公辦學校的發展后勁會更足些。”程校長說,選擇一所學校,很重要的一條是要看老師的責任心、教學水平,以及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正是在這些方面,公辦學校一點也不遜色。
雜音之3:學業松綁高考落榜 校長回應:題海戰術早已過時
【背景】有一句流傳很廣且極具負能量的口號,叫做“減負減負責任自負,松綁松綁高考落榜”。在有些家長、有些老師看來,不增加學業負擔,不加班加點,不額外補習,要想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會很困難。
進才中學王從連校長認為,這真的是一種陳舊觀念。“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在教師的教學是不是得法,是不是真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培養了學習能力,以及課堂教學是不是高效。事實證明,我們多年來不搞加班加點,而是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也照樣讓學生學有長進、學有所成。”王校長說,現在大家都在談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其實正是重在課后要做大量的、無用的、機械操練的習題上,如果作業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難度不能得到適當的調控,減負也就很難落實。因此,進才中學始終要求教師自編練習題,精講精練,并堅持對學生做好個別差異化輔導。
同樣,塘沽學校程核紅校長也表示,現在對學生的評價包括高中、大學的招生,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引入多元評價體系,即不光看成績,還要看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這也為中小學真正遵循教育規律、落實減負政策提供了保證。程校長說,取得考試的好成績,這只是學生發展的一方面,還要注重身心健康、藝術、體育、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比如,塘沽學校開設了象棋、空手道、手風琴等課程,外聘來專業老師,讓同學們都能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發展個性,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了,反過來也促進了學習成績的提高。
雜音之4:學好數學必學奧數 奧數專家:死背公式毫無用處
【背景】說起學業負擔,奧數是繞不過的話題。雖然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出臺了奧賽獲獎學生將取消保送并嚴格高考加分的政策,但是,奧數培訓仍是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重頭戲”,甚至幼兒園的孩子就早早地坐進了各式各樣的“思維訓練班”“邏輯能力提高班”。家長的目的很明確,在各類數學競賽中多拿一些獎,讓簡歷“好看”些。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奧數國家隊領隊熊斌說:“奧數旨在培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在孩子能力范圍內學一些,對思維能力的提高會有所幫助。但是,如果一味拔高、一味超前地學,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影響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擾亂其學習的思路。”
熊斌解釋,奧數題通常是課堂內容的提高、延伸和加強,包括一些趣味數學、數學游戲、古代有名的數學問題、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等。學奧數不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家,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是通過提升其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從而對學習其他課程也有所幫助。
熊斌直言,有不少培訓機構為了“出成績”,忽略了解題推導過程,直接讓學生背公式、套題型,恰恰是拋棄了奧數中最精華的部分,讓奧數變成機械操練,這對能力提升毫無用處。熊斌強調,學習奧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才能讓孩子真正受益:一是興趣,二是學有余力。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課內成績不佳,希望通過課外學奧數促進課內學習,往往會事倍功半;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學得比別人早,就一定學得比別人好。熊斌強調,每個人天賦不同,并非每個孩子都適合學習奧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