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來,我們大家所做的事情就是為懷揣夢想、起步遇到困難的青年創造一個孵化環境,通過政府倡導、企業界參與和社會組織共同構建的跨平臺合作,共同構建一個的生態系統。”中國青年國際計劃(以下簡稱YBC)創始人、總干事谷麗萍說。
截至2010年年底,谷麗萍所說的這個生態系統中,已經至少囊括了以下這些元素:培訓和輔導青年300多萬人次,幫助青年創辦的企業超過1600個,招募導師志愿者5000多人,設立地方服務網絡機構36家。
在這個生態環境中,獲得審批通過的每名青年可以獲得3萬~5萬元的啟動資金,YBC為其配備一名有經驗的導師,對青年進行3年陪伴式輔導。這種將資金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已逐步形成YBC的核心工作模式和運作原理。
YBC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7年多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一個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化的運作和網絡支持體系逐步形成,一批批青年從這個生態系統中涌現出來。
高位癱瘓的福建姑娘張敏,人們很難想象10年前的她是一位漂亮愛笑的護士和一個幸福的妻子。災難發生在她生小孩的時候,張敏持續高燒不退,最后,孩子雖然安全降生,張敏卻從此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覺。從一個健康的人變成一個殘疾人,張敏說當時真是死的心都有。
直到有一天,一條“中國青年國際計劃”扶持青年的信息吸引了張敏:“如果通過評審,成為YBC的青年,除了能獲得5萬元的資金扶助之外,還能得到導師一對一的輔導。”張敏決定試試運氣。
張敏的計劃得到評委的認可,成為YBC福建辦扶持的第一個殘疾青年。通過淘寶網,張敏帶動了周圍很多殘疾人和她一同,最多的時候繡工有20來名。“看到她們來的時候愁苦滿面,離開的時候能夠很開心,我就覺得我活得很值得。”張敏說。
有了導師的扶助,張敏向自己的極限發起了又一次挑戰,一幅《清明上河圖》的巨幅十字繡正在日夜趕制中。張敏希望這幅需要繡200萬針的十字繡能賣個好價錢。
來自YBC組織者的調查數據顯示,90%的青年說導師是他們成功的關鍵。YBC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導師團隊,導師來自廣泛的領域,由企業家、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咨詢師、律師及其他專業人士擔任。在青年獲得扶持的3年期間,由“一對一”導師志愿者向青年提供每月累計不少于4個小時的陪伴式輔導;在青年準備、啟動和企業成長的各個階段,由專業導師以咨詢、培訓和“專家小組會診”的方式,提供經驗指導和技術培訓;在青年申請扶持的過程中,由評審導師指導青年完善商業計劃,提出改進意見,并注入精神、責任和誠信意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