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充足的創業資金,而且場上的人脈關系也是一片空白,但自從為小商鋪制作展示網頁,一年就攬下上百萬元訂單。”在很多創業者看來的“天方夜譚”,卻實實在在發生在泉州創業者身上。
“泉州大中型企業是創業者生存和成長的土壤。”昨日,在第33期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簡稱“YBC”)海西青年創業培訓班上,YBC創業導師為有意創業的泉州青年講述創業成功的訣竅。 本報記者 王宇
廢鐵里發現大商機
在機械廠車間里,羅漢成每年都會看到一些大型機械移動用的軌道,因為損壞被當成廢鐵丟棄。“每年換軌道企業要花不少錢,重新鋪設軌道又要占用大量生產時間。”羅漢成琢磨著既省錢又省時的辦法。經過一段時間研究,羅漢成找出了使用復合軌道的方法。當他把這項技術注冊專利的同時,也立下了放棄工作自己創業的決心。
雖有專利在手,可還需做很多實驗,直到技術成熟后才能推向市場,“要有錢才能支持技術實驗,可錢從哪里來?”為此,羅漢成來到機械廠分布密集的晉江安海,一邊承接周邊廠家的小訂單,一邊靠這些收入進行技術實驗。“技術還在實驗,但如今在安海我已經有一批穩定業務來往的客戶,這些企業對我的發明有很大需求。”羅漢成對創業前景充滿信心。
羅漢成是YBC扶持的創業對象之一,也是泉州眾多青年創業者中的普通一員,但從他的創業經歷還是可以窺見成功創業必須具備的共同點。
小項目拉來大業務
開始創業前,大多數創業者需要面對的是創業資金少、缺乏人脈關系、沒有營銷經驗和銷售渠道。“可是如果個人和創業項目能夠深入泉州相關產業的聚集地,還是有不錯的發展前景。”YBC泉州辦公室主任郭建泉稱。
“一個機械配件加工廠在市區也許無人問津;一家剛剛起步的電子商務公司要為小商鋪制作展示網頁,在市區可能很難找到客戶,但如果把這些企業換個地方,情況就完全不同了。”YBC創業導師許貽銘說,為小商鋪制作展示網頁,一家小小的電子商務公司走進石獅服裝城,一年就有了上百萬元的業務;在惠安做手提箱配件加工,一家剛起步的工廠進入了知名大廠的供應鏈……用工因素、訂單個性化和新型的銷售模式,使得創業者和剛剛起步的企業,在泉州各產業聚集區有了更好的生存和成長空間。
深入一線帶來大市場
“維修一臺電腦年費200元,每個客戶有5—10臺電腦,簽下400多個客戶,公司每年就有一筆40萬元以上的收入。但有些人認為,要簽下400個客戶很不容易,但如果你到晉江、石獅看看,就會明白一點都不難。”許貽銘介紹,在晉江、石獅各個村鎮,有著成千上萬的小企業、小超市,電腦是這些企業必不可少的辦公品,可小企業不會特意配備電腦技術員,這就是創業項目的市場。
“創業者能深入泉州各產業一線,還能找出類似的市場。”許貽銘說,“創業項目一定要扎根在相關產業聚集地,從大中型企業汲取成長養分。這樣既可以及時獲得行業和市場信息,還能保證穩定的客戶源,更關鍵的是能融入產業圈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