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記者海冰實習生易慧頻、黃志焱通訊員劉金峰報道:手握國家專利,是轉讓給外國企業獲得百萬元巨款,還是白手起家艱難創業,李宇迪最終選擇了后者。經過摸爬滾打,他和同學合伙開辦的公司產品銷往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他本人近日被評為武昌區十大創業明星之一。
昨日,25歲的李宇迪告訴記者,他父親曾是鐵四院的技術骨干,在父親熏陶下,他自幼喜歡動手做試驗,家里的小家電被他拆了個遍,不滿10歲時,他就動手做了一臺簡易電子整流器。2005年,還在讀大學的李宇迪,憑著研制的高性能低畸變電子整流器獲得國家專利。其后,他受邀攜該專利到北京參加第八屆科博會,他的專利引起了一家外國企業的興趣,會后,該企業專程赴漢考查后與李宇迪簽了意向合同,欲出百萬元買斷他的這項發明專利。
眼看到手的巨款立馬可改善家庭狀況,李宇迪卻遲疑了,這項技術可造福社會,賣給國外企業他不甘心。跟父母商量后,他決定不賣了。2008年,李宇迪技術入股,和兩名大學同學一道白手起家成立了一家照明公司,生產性價比高的節能燈、電子整流器等產品。
創業的路絕非一帆風順,因經驗貧乏,他們匆忙接了個訂單,卻未能如期交貨,一下子賠了十來萬元,對于剛起步的李宇迪是致命一擊,但他堅信“挺過去,前途就會光明”,并親自帶隊赴開拓市場。有半個月,他們一天忙得只睡4個小時。熬過最艱難的時期,公司逐漸有了起色,步入良性發展,產品遠銷國外,帶動就業20人,其中高校畢業生16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