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壓歲錢按學習成績分三六九等引爭議
春節里,有位長輩“搞創新”,按孫輩學習成績將壓歲錢分為三六九等,引來不少關注和爭議。
這位外公的出發點,是利用壓歲錢的多少,來激勵孫輩們在新的一年好好學習、努力上進。沒想到,這一“改革”之舉,卻讓他的兒女反應強烈——“壓歲錢按成績分等第,傷孩子自尊!”
壓歲錢不是不能分等第。孩子年齡大小不同、與長輩親疏有別,長輩給出的壓歲錢金額有差別,原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按學習成績將壓歲錢分等第,豈非變成了“獎學金”?學校的獎學金,是獎勵孩子品學兼優;而家里的壓歲錢,更多的應是長輩對兒孫健康快樂成長的一份寄托和鼓勵。按學習成績“論英雄”、將壓歲錢分三六九等,會導致本來長幼之間富有人情味的美好期許摻了雜質、走樣變味。
日常家庭生活中,有意無意將孩子按分數分等級的類似現象,比比皆是。期末成績好、拿獎狀的少數孩子,過年時往往在親朋面前得到更多夸獎和贊賞;而大批成績平平甚至學習困難的孩子,則會有些“抬不起頭來”。
其實,很多孩子對長輩有禮貌、樂于幫助父母做家務……他們的優點也不少,只不過在學業成績至上的評判標準中,種種優點被“屏蔽”了。學校要改變單一的學業考核標準,家庭中也一樣——換一把尺子,孩子的優點多了、自信多了,成長才會更順。
同時,家長也要注意避免以金錢激勵孩子學習的功利化傾向。有些家長為了激勵孩子提高成績,承諾考進班級前5名,壓歲錢加倍獎勵;若考不進,則沒有新年禮物。這種將父母之愛捆綁于孩子學業和物質刺激的做法,不僅會破壞親子之間自然的情感紐帶,也不利于孩子全面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