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晃得我都快吐了,慘不忍睹啊。”“2D強行轉制3D,怕是想錢想瘋了吧。”才上映兩天的好萊塢經典特工片《諜影重重5》,猝不及防地迎來一大撥兒吐槽。原來,該片在美國、歐洲以及港臺地區放映時均為2D版,只是到了中國內地,出品方環球影業提供的是專門轉制的“特供3D版本”,2D版幾乎沒怎么排片。此前的《超驗駭客》在海外也只有2D版本,“為了迎合中國市場喜好3D的口味”,才推出3D版本,美其名曰“中國特供”。
原本想從觀眾身上大賺一筆的片方棋差一招,這部影像風格為手提攝影的片子,實在不適合轉制為3D,觀眾不僅看得頭暈眼花,還影響了欣賞劇情。在影評人韓浩月看來,它更像是片方和院線在聯手挖坑,只不過這回是給自己挖了個坑。“這兩天社交媒體上的抗議言論,足以表明觀眾對失去看2D電影的選擇權有多憤怒。”他說,由于長期只能被動選擇3D電影,時間長了,難免會產生逆反心理。“尤其隨著當下電影市場增速放緩,這種效應更會被放大。”他建議,業界應該多考慮如何服務觀眾,留住市場熱度,而非使用霸權,強行推廣3D。“在這個選擇多元的年代,像內地電影市場這樣無視消費者需求,也算得上奇葩了。”
“選擇3D,票價是很重要的因素。”電影市場分析學者蔣勇認為,如果不是有利可圖,片方沒理由費時費力再轉制成3D版本。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3D轉制的報價,大約每分鐘6萬元,以一部100分鐘的影片計算,相關制作費為600萬元,而3D版本影片的票房往往比2D版本高出近三分之一。在動輒過億元的票房里,稍加轉制就能輕松博得數千萬元,如此買賣讓每一位后來者都會眼紅。
與網友幾乎一邊倒地討伐3D技術不同,蔣勇要冷靜許多。“技術本身沒有過錯。”他以李安的新片《半場無戰事》為例,“這部電影拍攝的幀率一下子提高了四倍,如果最終呈現效果令人滿意,他帶來的技術革新意義堪比當年的《阿凡達》。”不過,他也認為,內地在推廣3D技術方面有些操之過急。“這股風潮進來以后,很快我們的普及率就幾乎達到全球最高。”他說,電影界打著提高電影科技的名號,其實并沒有出臺一個衡量好與壞的標準,“包括視覺疲勞,以及兒童電影是否適合做3D,都需要認真反思。”
在蔣勇看來,現在3D電影大規模出現,及至成為主導型、唯一性的市場供給,“每張票能高出幾元到十幾元,以追求GDP的方式謀求高票房,太過于盲目。今年暑期檔的票房下滑已經給這種大躍進敲了警鐘。”他建議,片方今后應該把2D、3D秘鑰同時提供給影院,“讓觀眾有更多選擇,而不是單一選擇。選擇面太少,就不是市場化的結果了。”
觀眾對偽3D影片《諜影重重5》持續發酵的憤怒終于有了回音。出品方環球影業前天發布公告稱,目前正緊急與中影和華夏兩家發行機構合作,盡快增加2D版本放映場次。據記者觀察,昨天《諜影重重5》2D版本的場次已經提升不少。不過,沒想到的是有的影院2D版票價竟然高出3D版近一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