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隨著本地人口的迅速增加,澳大利亞教育正面臨著資源趨緊的壓力。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這種前景持續得不到改善,澳國際教育業將受到沖擊,澳洲留學的環境有可能進一步“惡化”。據報道,到2030年,澳將新增45萬名需要接受高教的學生,這相當于需要增加24所中型的大學;僅在目前經濟發展較快的昆士蘭州就需要9所這樣的大學。目前,昆士蘭和西澳兩州的高中畢業生已呈現出增加的勢頭,而從2019年和2022年,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兩州的高中畢業生人數也將開始大幅增加。
澳8所研究型大學聯盟執行官加納格認為,澳教育界正面臨著一顆“定時炸彈”。他表示,如果教育設施和場所不能相應增加,澳洲學生將有可能面臨被拒收的前景。他說,澳現在大學的學生與教師的比率已經超過20:1,如果要將這一比率降至17:1,就意味著到2030年前,澳聯邦政府每年需要向高教撥款168億澳元。
但是,澳政府眼下對高教的撥款嚴重不足,許多學校不得不轉而借重于擴招留學生來補充資金,維持現有教育設施和當地學生教育機會。而時下澳聯邦大選產生的“懸浮議會”,更增加了業界人士對少數派政府教育撥款前景的疑慮,擔心出現對教育界的“政策癱瘓”局面。加納格表示,如果要在現行條件下避免使學生被拒收的情況,或者學生和教師的比率不嚴重失調,學校就必須開發其他收入資源,這包括鼓勵提高開支效率的辦法,同時也有可能使學生的貸款負擔增加。這一點已經引起了澳全國學生會的密切關注,并反對增加學生的債務壓力。業界人士認為,本地生的迅速增加和教育設施不足的矛盾如果得不到較好的解決,有可能對澳國際教育業產生新的沖擊,使澳洲的留學環境進一步“惡化”。人口統計學家格雷梅·雨果認為,本地生的增長主要源于兩個原因,一是當地人口出生率上升,二是年輕移民和當地人希望通過教育而提高技術能力的需求增加。蒙納什大學副校長比爾內表示,不管誰上臺組建聯邦新政府,支持高校的擴展是至關重要的。
近年來,盡管國際教育業已經躍升為澳第三大出口支柱產業,每年給澳高校帶來180億澳元的資金,并有效地帶動著就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但留學生卻日益成為各種社會問題爭執的焦點之一,對留學生的“不滿情緒”增強。根據此間的一份調查,46%的受訪者認為留學生“搶走”了當地人讀大學的場所和機會。而留學生安全問題專家尼蘭德也表示,一些高校所在地的民眾已經對留學生產生不滿,認為他們使對當地資源使用的競爭加劇了。調查顯示,37%的人反對澳吸納更多的留學生,約20%的認為這實際上降低了澳高校的教育水平。
同時,留學生和新移民也被認為是造成當地低收入人群生活境況持續得不到改善的原因之一。很多花匠、咖啡廳工作人員及快餐店的廚師工資都低得驚人,甚至少于最低工資標準。蒙納什大學人口統計學家比爾雷爾認為,新移民和拿著臨時簽證的留學生搶走了低收入人群的工作,使他們的境況雪上加霜。他說,留學生已經成為低技術、入門級就業市場的主力軍,很多當地15至19歲的年輕人在與他們“搶”工作時敗下陣來,因此這一年齡段的人失業率非常高。本報駐堪培拉記者 陳小方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