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學術中國(xueshuzhongguo)
導語
在大學生群體當中,近兩年“待定族”和“慢就業”的現象則越來越突出。
隨著大學小鮮肉的“上架”,已經“下架”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都已離開學校,且大部分走上了工作崗位。不過,在這群畢業生中,也有不著急就業,也不打算繼續讀書深造的人,他們選擇暫時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慢慢考慮人生道路。 他們被稱為“慢就業一族”。這些年輕人不再恪守“畢業即工作”的傳統模式,經濟條件的改善與強烈的自我追求讓他們的擇業觀悄然改變。
新聞背景
目前,校園招聘又迎來高峰期。有數據表明,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在770萬以上,加上出國留學歸國人員以及處于待業的往屆畢業生,預估屆時將有1000萬人競爭有限的工作崗位。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2016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仍然不樂觀。在大學生群體當中,近兩年“待定族”(指調查時處于失業狀態且不打算求職和求學的大學畢業生)和“慢就業”(畢業后不急于就業)的現象則越來越突出。
什么是“慢就業”?
所謂“慢就業”,是指一些大學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讀書深造,而是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 據統計,中國越來越多的“90后”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
為何選擇“慢就業”?
數據調查顯示, 畢業生選擇“慢就業”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有57.7%的受訪者選擇;其次是受訪者希望能夠“理性尋找發展方向,不愿意在沒有找到方向前被具體工作束縛”;第三是“準備自己創業”。“要考研”、“想做自由職業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
我們不想隨便就業
等待型:做直播當代購,享受“慢就業”過程
今年6月畢業的小張,在同班同學都急急忙忙找工作的時候,反而顯得特別清閑,并沒有為了就業的事情著急。因自身條件不錯,小張目前在幾家APP直播平臺做主播。
“平時一場直播能賺一千多塊錢吧,沒事的時候就直播一下,有事的時候就去活動主持。”小張說,因為這些年自己的努力,所以即使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也可以自給自足。并且每個月的收入,也要比其他剛剛就業的同學要高出一些。“我平時還會在微信上面做微商,或者用掙到的錢去國外旅游,順便當當代購。”小張說,因為這樣的代購模式,所以根本不需要大成本的投入,也不需要囤貨進貨,一趟代購下來,一半的旅行費都能賺夠了。因此,小張對于畢業就業并不著急,反而非常享受慢就業的環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