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就中國留俄學生的現狀和問題采訪了中國駐俄羅斯使館裴玉芳公參。
裴公參介紹說,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政府曾選派大批留學生到蘇聯學習,許多人后來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優秀人才和科研中堅力量。蘇聯解體后,自費生開始多了起來,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國內許多人加入了商業大潮,打著留學生的旗號,實際上在俄經商。
裴公參說:“我2002年到莫斯科上任后發現,留俄學生的教育質量非常令人擔憂。但最近七八年來,情況大為改觀。”
據裴公參介紹,近兩年來,俄高校加大了對外國留學生的招生力度,國家把招收外國留學生作為實施教育開放的一項政策,而各高校則把招收外國留學生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經濟來源。據俄移民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全俄共有中國留學生約1.8萬人。
目前,中國在俄留學生中90%以上都是自費生。公費生包括政府互換留學生。近年來,俄方每年都向中國提供單方獎,即不對等交換。俄方派遣100名留學生到中國,中國可派160名學生來俄。這兩年來,中國也增加了許多單方獎名額,甚至超過了俄方的單方獎。俄語年期間,俄教育部門增加了250名中國來俄留學生的名額,中方也增加了100名赴華留學生名額。漢語年期間,中國漢辦一下子給俄方500個名額。
裴公參說,其實都是中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只是渠道和主體不同。此外,我國地方政府也向俄方提供獎學金,如重慶和遼寧等省市。除了留學生這一塊,中俄兩國還交換高訪學者和研究人員。近年來還向俄派遣了不少藝術類留學生,均由中國政府付費,資助這些專門人才到俄羅斯深造和提高。對于俄方來講,這些人屬于自費生,但對我們來說,他們都是公費生。如果加上軍事留學生,目前在莫斯科的公派留學生有1000人左右,目前的校際交流劃歸自費生類,如國內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到俄留學,學費交本校一部分,來俄后,再交俄方一部分,此類學生也稱作公派自助生。
裴公參介紹說,現在,中國在俄留學生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俄遠東地區。幾年前,中俄兩國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培養本科生,其中莫斯科有自費生5000-6000人,圣彼得堡有3000-4000人。
裴公參說,留俄學生的層次在逐年提高。幾年前來俄讀本科的大部分是高中畢業生,有的甚至是初中生,這幾年,在國內大學畢業后來俄讀研究生的人數明顯上升。
自費生的素質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改觀,據就讀校方反映,較之前幾年,中國留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明顯的進步,學習目的更加明確。一個學生說,“我要在俄羅斯學到真正的知識,最后拿一個真正的文憑,我絕不能混日子”。裴公參認為,來俄留學,最好是在國內大學畢業后,再到俄來讀研究生。
裴公參說,這些年來,俄羅斯高校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俄教育部門也開始重視提高教學質量,各高校爭先恐后地抓留學生的管理和教學質量。
裴公參指出,中國留學生自身素質明顯提高,徹底改變了原來學習不刻苦,經商混日子的形象。許多俄羅斯老師反映,“上世紀50年代中國留學生勤奮好學的良好形象又恢復了”。
留學生們說,俄羅斯老師教學和治學態度非常嚴謹,很有水平。許多來俄進修生和訪問學者反映,俄師資水平很高,不是一本教案使用幾十年,而是有自己的創新,尤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俄教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裴公參認為,到俄羅斯留學是很值得的,這里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其科技和藝術在世界上都占據一定地位。中俄是鄰國,兩國是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非常需要同時掌握兩國語言的人才。畢業之后,不管是在哪里工作,都會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裴公參建議:作出到俄羅斯留學的決定后,在選擇所學專業問題上一定要有前瞻性,眼光要放遠些。首先要先過語言關,然后再選擇好專業,語言沒學好,專業課也上不好。在選擇專業上,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應有機結合起來。早在1995年,兩國政府就簽署了相互承認教育學歷的協議,這是吸引中國留學生來俄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裴公參說,公派生出國是經過選拔的,他們本身就有學習動力,素質也很好。自費生整體上也是很好的,其中不少人讀了本科,又繼續攻讀碩士。他們一邊學習,一邊打工,主要是想為國內的父母減輕一些負擔。多數自費生學成之后,受到社會歡迎。中資駐莫斯科機構很愿意聘用這些留學生,如中石油、中石化、國航、中興和華維等大型公司長期招聘在俄畢業的自費留學生。此外,國內許多地方政府也經常組團來俄,大量招聘留學生中的優秀人才。(楊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