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孫鈞院士執教65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我校中法中心舉行。校黨委書記楊賢金,黨委副書記馬錦明、姜富明,副校長顧祥林,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原常務副校長李永盛、陳以一,上海市住建委、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等單位代表,土木工程學院及地下建筑與工程系負責人和師生代表近百人與會。
楊賢金發表講話。他說,孫鈞院士長期從事巖土力學、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學科的教育與科學研究,是國內地下結構工程力學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他領銜的學科組就逐步建立和開拓了土木工程新的學科分支“地下結構工程力學”,他帶領團隊在巖土介質材料流變學領域開展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多項重大研究成果,對發展地下結構工程力學學科作出重大貢獻。上世紀90年代,他又開拓了一個新領域——城市環境土工學,并出版了研究專著。他說,孫鈞院士長期擔任校內外各種教學、學術職務,桃李滿天下;始終堅持學科發展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同濟傳統,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他是同濟人的杰出代表,是同濟大學的一面旗幟,是全校師生員工學習的榜樣。
顧祥林宣讀了校長鐘志華院士的賀詞:“六十五年來,您潛心治學,取得豐碩成果,您的科研成果應用于國家重大建設與生產實踐,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您提攜后進、為人師表,桃李滿天下,您敬業奉獻的高尚品德,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是我們廣大同濟師生學習的榜樣,更是同濟精神的最好詮釋。”顧祥林還一一歷數了孫鈞院士的故事:90歲高齡,每年出差幾十次;國家每有重大工程,總是踴躍擔當;380余篇論文,十余部學術專著。這樣一位著名學者,“每次我去看他,他總是高接遠送,每次都從孫老師那里獲益良多”。
年輕學子們為孫鈞院士和夫人獻上祝福的鮮花,中國礦業大學何滿潮院士、同濟大學盧耀如院士、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總工劉千偉、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應名洪、土木學院院長趙憲忠、孫鈞講座基金會理事長李永盛等分別致辭,回憶了師從先生學習、與先生共事的往事,會場內不時發出歡悅的笑聲、熱烈的掌聲,氣氛融融暖如三春。
隨后舉行的學術思想研討會一直延續至下午,謝雄耀、李杰、橋本正、何滿潮、朱合華分別作了學術報告。最后,孫鈞院士作了題為“歲月悠悠 舊憶難忘”的報告,回憶了自己參加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崇明橋隧、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工程的點點滴滴。
孫鈞院士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工學士,1956年師從前蘇聯專家斯尼特柯教授攻讀鋼橋結構獲副博士學位,1980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我國首批(1981)博士研究生導師和首批(1986)博士后導師。1991年當選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現任同濟大學一級資深榮譽教授(2007)、地下建筑與工程系名譽系主任。歷任國際巖石力學學會副主席暨中國國家小組主席,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現任名譽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現任學會顧問、名譽理事),上海市建設交通委員會榮譽委員;還曾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土建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土木、建筑、水利、環境、測繪等學科綜合評議組召集人,全國博士后管委會專家委員會土建學科評議組組長,中國自然科學獎評委。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