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申城青少年更偏愛紙質圖書 近五成每日看書
誰說如今的青少年只會對著電腦、捧著手機刷屏?一份針對本市1771名7至35歲居民的調查顯示,青少年對傳統紙質閱讀的喜好仍大于數字閱讀。由市新聞出版局和團市委組織的“2013上海青少年閱讀調查”今天發布。
紙書閱讀效果最好
調查顯示,在數字化傳播對閱讀產生巨大影響的當下,近六成青少年仍認為“紙質讀物”具有最好閱讀效果,約一成認為“數字讀物”具有最好閱讀效果,其余三成選擇“兩者差不多”。近五成青少年數字閱讀時間低于紙質閱讀時間,二成“差不多”。
對于選擇紙質圖書的主要原因,居于前五位的是:“閱讀習慣”“需要深度閱讀”“為了收藏”“內容查找方便”“需要記錄或做讀書筆記”。與此同時,“攜帶不便”(30.85%)和“書價太貴(24.02%)”是青少年紙質閱讀面臨的最大障礙。關于紙質閱讀的弊端,青少年中認為“消耗紙張、不利于環保”的比例相當高(21.37%),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青少年注視與關心問題的廣泛。
另一方面,“類別廣、內容豐富”“獲取便利”“收費少甚至不付費”成為被調查者選擇數字閱讀的前三位原因。進行數字出版物閱讀時使用最多的前三項載體,分別是“手機”“網絡在線閱讀”和“平板電腦”。目前數字閱讀存在的主要問題則分別為“容易導致視覺疲勞”“海量信息,難以篩選”“信息龐雜”“不適合深度閱讀”。
半數一年不超過6本
除了教科書、教輔讀物、期刊外,申城青少年每天會花多少時間精心看書?選擇“15-30分鐘”(26%)和“0.5-1小時”(25%)者最多,也就是說,近五成青少年每日看書時間在1小時以內。“增加知識、開闊眼界、提高修養”“工作或學習需要”“滿足興趣愛好”“掌握實用技能”是吸引青少年埋首書海的最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過去一年,近五成申城青少年看書不超過6本,其余分別為“20本以上”者為16.71%,“7-10本”(13.10%)、“11-15”本(8.47%)和“16-20本”(4.86%)。值得關注的是,有9.2%受訪者選擇了“基本不閱讀”。
實體店購書占六成
調查顯示,青少年在實體店和網上購書的比例約為6:4。一年中自行購買紙質圖書的支出“51-100元”(25.35%)和“101-200元”(22.70%)比例最高。
有意思的是,在數字閱讀時,四成青少年選擇了“只看免費的”,另有近三成選擇了“20元以下”。
對青少年閱讀產生“影響最大的人”依次為“父母、家人”(39.24%),第二位是“老師、領導”(27.67%),“同學、同事”(18.29%)”。只有2.43%受訪者表示受到“偶像、明星”影響最大。由此看出,在書籍選擇上,青少年受到的生活或工作環境的影響要高于社交環境。
文學書籍最受歡迎
青少年最喜歡何種圖書?居于前六位的分別是“文學”(13.06%)、“武俠/玄幻/輕小說”(10.26%)、“心理/勵志”(9.27%)、“歷史/地理”(7.46%)、“自然科學”(7.43%)、“卡通漫畫”(7.30%)。調查人員分析,“自然科學”能夠以7.43%的比例位居第五,反映出這樣的信息:無論是何原因,青少年閱讀的視野和涉獵,在某些方面是要超過年長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