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高考還需要統一報名嗎
這些天,全國各地都在公布高考報名時間,時間在11月份。高考統一報名已實施了幾十年,目前的高考報名是進行學籍電子注冊的必要程序。沒有參加報名的學生參加不了高考。隨著新高考來臨,未來高考還需要統一報名嗎?
首先,將來的高考錄取文理不分科,考試選考的科目是自選的,意味考生不需要再像現在的高考一樣,必須通過高考報名選擇文理科了。學生一般在高一階段,就會陸續定下自己的選考科目,在這個過程中,考生的興趣會發生偏移,比如以前決定選考物理、地理和歷史,后來又更改了,選考地理、政治和化學,需要有一個系統讓考生選擇考試科目。
其次,高考統一報名的前提是統一高考,而將來英語科目實施兩考或多次考試,選考科目不是統一考試,各地自定。統一報名滿足不了新的考試改革。現在高考報名一般會提前8個月,一次性報名,如果考生在高二甚至高一就參加了英語或其他科目考試,這個分數計入高考總分,統一報名顯然不適應新高考了。這意味統一報名的程序必然要取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未來參加高考的學生如何報名?目前,所有學生都建立了電子學籍,這個電子學籍將伴隨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校園時光,全程記錄。包括新高考中占據重要權重的綜合素質評價和平時學業成績,都會在學生的電子學籍體現,是錄取最重要的參考數據。新高考來臨,高考報名的程序是必須有的,但不會是統一時間的,有可能是多次報名。筆者相信,未來的學生都會有自己的ID,比如參加英語和選考科目考試前,必須參加必要的報名。
批發研究生學歷尷尬局面能否改變
隨著“雙一流”(即爭創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逐步深入,如今大學的碩士點和博士點沒有做傳統意義上的加法,而是減法。一些大學撤銷了授權點,還有一些大學的碩士點和博士點被停止招生。從近期大學具有高難度的動作來看,的確是在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而不是片面的強調數量。
自1999年擴招開始,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數量均在急劇擴張狀態,時至今日,形成了很多巨無霸式的大學。我國大學生總數和研究生數量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已經過了數量短缺的階段,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顯然是下一個規劃的主要矛盾,研究生培養質量如何才能“堅固耐用”?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里,學科和專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應培養對象是不同的。學科平臺側重研究生培養,主要是科研能力;專業平臺側重本科生培養,主要是基礎知識和理論以及技能。客觀而言,研究生學位授權點數量和質量,在某一方面代表一所大學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質量,以及在某一區域內的影響力。研究生學科學位授權點是否合格,教師質量和數量、科研能力、研究生培養質量、教學過程等都是重要參考標準。博士學位授權點還得考查其來自外界的資費資助情況。
但在一些學校,的確存在碩士生、博士生水分越來越多的現象。有的導師能帶30多個碩士,學生一年也難以和導師碰面,大多是通過郵件和導師聯系。有的研究生給導師打工,成為導師公司的廉價民工。之前,某著名大學教授曝出該校博士論文有五分之一不合格。這個數據是驚人的,進一步證明了研究生培養質量亟待解決的問題。
記得有段時間,財會、管理、新聞類等就業熱門學科,全國各地高校一窩蜂申辦學位授權點,而罔顧其自身的辦學實力和學科特征以及師資情況,連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單科院校,也在申報熱門學科的碩士點。這導致熱門學科遍地開花,而大學逐步淪為批發研究生學歷的單位。
“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逐步過渡到優勝劣汰階段,經過評估,集中現有的教學資源,關停并轉一些學科,調整一批學科,做大做強一批學科,是大勢所趨。經過陣痛,改變大學批發研究生學歷的尷尬局面,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是否才會有可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