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為什么不度玉門關?夜半鐘聲如何從山上傳到客船?日前,在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中學的一堂詩詞賞析課上,物理老師、地理老師、生物老師與語文老師從不同角度為學生講解詩詞,共同完成“無邊界微型課程”。
盧灣中學根據“學生學業綠色評價指標”體系,推行“無邊界微型課程”。以學科串門、變通教材、知識融通三種方式,打破傳統的學科教學界限,帶給學生綜合思維的機會和新穎的學習體驗,促進知識更好地吸收。
在“大氣壓,壓強差”的理科實驗課上,任課教師設計了“瓶吞雞蛋”題,讓學生自由選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完成。盧灣中學開發了《DIY理科小實驗》校本課程,給予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設計、自發活動、活用學科知識的機會,已被列為黃浦區區級共享課程。
盧灣中學校長何莉表示,“無邊界”是課程的一種動態狀態,倡導學習內容無邊界、學習方法無邊界、課堂模式無邊界、教師教研無邊界,從而放大學科效益,培育學生厚實的素養,實現學生的能力遷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