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之所以流傳,原因在于真相不明。針對近日一份“教育部發布《2016年全國百強高中》名單”的信息在網絡上傳播。教育部12日發布鄭重聲明,教育部及其相關司局沒有開展過全國百強高中、高中排行榜等類似評選和排名活動,也沒有發布過此類信息。
謠言出來了,教育部辟謠。事情到此,似乎“全國百強高中”謠言流傳就該畫上圓滿句號了。但事實并非這樣。
一是厘清謠言,當從源頭抓起。這些“火爆”網絡、吸睛奪目、混淆視聽的謠言的制造者是誰,謠言的傳播者是誰,他們是否觸犯相關法律法規,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還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管教育的教育部不能用一句“教育部及其相關司局沒有”搪塞過去。
二是懲治謠言,當有強力措施。既是商業背景下產生的謠言,相關學校很難說沒有參與其中。教育部弱弱地“希望高中學校自覺抵制此類具有商業性質、沒有科學評價標準的評選和排名活動”,顯然難以遏制學校為了自身利益而主動參與、跟風參與的勢頭。必須給予已經參與者以懲治,必須給予準備參與者以警戒。
三是根治謠言,當用法律武器。類似“全國百強高中”的謠言流傳,早就不僅僅是今天的事兒。教育部不能只是“提醒社會公眾提高警惕,防止被此類信息誤導”。事實上,謠言一旦以“教育部”的頭銜偽裝,通過網絡媒體以“新聞”的式樣出現,假到真時真亦假,老百姓就難辨真偽。唯有運用法律武器,努力根治謠言,才能避免謠言流傳的“破窗效應”,才能增強教育部作為政府機構的公信力。
去偽存真,維護政府公信力,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作為,對類似于“全國百強高中”等謠言,不能一辟了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