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四川農業大學的前身——四川通省農業學堂在成都厚宰門舉行了首屆開學典禮,標志著學校正式創立;110年后的今天(10月6日),慶祝四川農業大學建校110周年暨一流農業大學建設推進大會在成都校區舉行,標志著學校新的歷史征程正式開啟。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出席大會并講話。
1906年,四川第一所農業學堂、學校前身——四川通省農業學堂正式成立,由此開啟了“興中華之農事”的漫漫探索之路。在此后戰火紛飛的年代中,1927年和1935年曾先后兩次并入四川大學。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四川大學農學院遷雅安原西康省委省府大院獨立建校為四川農學院,開啟又一次艱苦創業的歷程。1985年更名為四川農業大學,步入又好又快發展的全面建設期。1998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辦學地位和實力得到空前提升。2001年四川省林業學校整體并入,此后發展為都江堰校區。2010年成都校區建成并啟用,一校三區辦學格局正式形成,這成為辦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篇章。
110年風雨歷程,“愛國敬業、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川農大精神,凝聚著川農人的集體智慧和優秀品格,激勵著一代代川農人繼往開來,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學校目前有涵蓋10大學科門類的86個本科專業、17個一級和8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一級和4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等學科群ESI排名躋身世界前1%行列,還有一批學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已經形成了一支以近千名高級職稱教師為主體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涌現出一批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高級專家、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獲得者、國家教學名師等為代表的學術大師和知名專家。先后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500余項,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6項,70%左右的獲獎科研成果得到推廣轉化,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慶祝大會開始前,周開達院士銅像揭幕儀式舉行。周開達院士是著名雜交水稻專家,首創“岡D型雜交水稻”,提出并建立“亞種間重穗型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理論與技術”和“水稻光溫敏不育系生態育種方法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重要獎項以及四川省勞動模范、四川十大英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