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廉江市某高中由于在當地并非重點校,因此幾乎每年都面臨“招不滿”的情況,教育主管部門從優化資源的角度考慮,批準其可以招收部分線下考生。不料“老規矩”在今年行不通,導致400余名未達普高收分線新生被勸退。(9月13日新京報)
一個巴掌拍不響。之所以出現如此尷尬的局面,是有招生需求的非重點高中和有上高中意愿的落榜學生“聯手制造”的結果。
為什么非重點高中招生需求如此強烈,以至于突破“底線”招收未達到普高錄取分數線的考生?這是因為非重點高中在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和學校氛圍上無法與重點高中相提并論,并且在重點高中的擴張下,發展空間不斷受到擠占,再加上生源數量的下降,導致非重點高中在招生上“吃不飽”,而學生數量決定著學校辦公經費的多寡,還會對來年招生產生重要影響,所以一些非重點高中只能無奈出此下策。
按照有關規定,未達到普高分數線的學生應分流到職業高中,為什么非要擠普通高中這一條路呢?一方面在很多學生和家長眼中,職業高中教育還是低人一等的,或者說是“差生”才選擇的教育,對中職的認同度也不高;另一方面,中職學校辦學缺乏特色,質量不高。有的學校把學生招來之后就送去頂崗實習,根本沒學到多少技能,導致學生就業質量得不到保證,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
有鑒于此,要規避新聞事件中的尷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其一,應進一步均衡高中教育資源,淡化“重點”和“非重點”的身份,切實增強高中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對一些因生源減少而無法維持正常運轉的學校,或給予財政補貼,或整合優化資源,防止出現一些學校在招生上“冰火兩重天”。
其二,應在提升職業高中教育質量上下功夫,要讓學生在學校中收獲過硬的技術和深厚的人文素養,在未來的就業中得到好的出路,通過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促進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認識的轉變,使得職業教育吸引力不斷增強,形成良性循環,讓學生及家長不只認定“上了普高,上大學”這一條路。
(作者李磊,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