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27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大多數省份都有針對錄取制度的相關改革措施,多省份都明確將學生綜合素質列為錄取的重要參考因素。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高考大國,高考改革歷來備受關注。這不僅是因為其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而且還因為高考有著基礎教育指揮棒的特殊屬性,每一次改革都將改變一批甚至一代孩子所受教育的理念與方式,影響到他們的一生。高考改革如此特殊和重要,注定了要對其賦予更多的公平性和科學性。因此,改革現行唯分數選拔人才的高考制度,顯然勢在必行。公平競爭,是我國現存高考制度的優勢與根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為最大程度體現高考的公平性,以分數選拔人才則成了主要標尺。雖然這一標尺在維護社會公平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帶來了人才選拔上科學性不足的問題,引來一些批評與爭議。也正因為如此,近30年來,對高考如何科學選拔人才的改革探索一直沒有停止。
與保證高考的公平性相比,科學選拔人才更為重要,實現二者之間的平衡兼顧則是重中之重。過去的近30年高考改革中,雖然對如何科學選拔人才作了不懈探索,但這些探索還沒有真正達到預期之目的。無論是“3+X”、文綜理綜等考試模式的改革,還是加分、自主招生等制度的改革,都只能算得上是高考改革的局部 “手術”,沒有系統考慮人才選拔的最大公平與最大科學之間的兼顧,以致 “唯分數論”選拔人才的制度桎梏始終難以破除。
基于這些實際存在的積弊,此次河南等27省份出爐的高考改革方案,嚴格按照國務院 《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提出要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逐步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這些舉措直面科學選拔人才這一高考改革的難點與焦點,其效果無疑值得期待。
實際上,延續多年的現行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考定終生”的痼疾。盡管這種考試制度在形式上保證了最大的公平性,但在選拔人才上卻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導致了人才選拔的千人一面和千篇一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舊有的陳規,在保證高考公平性的基礎上,讓教育更尊重個性、體現個性,確保高考的指揮棒推動基礎教育向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是與眾不同的”這一根本教育理念回歸。此次河南等27省份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強調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錄取的依據和參考,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其個性特長、扭轉唯分數論選拔人才,均有重要的倒逼作用。
不難看出,高考改革,關鍵在于尋求公平與科學二者之間的平衡。這是一道難解的改革試題。這是因為,修改衡量考生的標尺,讓這把標尺更科學、更寬柔,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其剛性,隨之帶來公平性方面的風險。然而,過度強調公平性,則又會強化唯分數在選拔人才上的科學性不足。故此,做好公平性與科學性之間的平衡,兩利相較取其大、兩害相較取其輕,也就成了繞不開的關坎。在現實語境下,不管這道關坎多么難邁,都必須堅定不移地前行。畢竟,高考改革關乎孩子們的命運,更關乎民族的未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