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滬青少年創造力隨年級升高下降 在高一時達到最低
據報道,2011年上海教育界的熱詞為“創新教育”,那么上海青少年學生的創造力到底如何?由上海社科院青少年所與市婦聯兒童和家庭工作部聯合開展的“上海青少年學生創造力發展狀況”調查報告近日發布,調查顯示,上海青少年創造力總體水平為中等偏上,創造力隨年級升高而下降。其中,從小學到初中是青少年創造力下降最快關鍵點。冒險性、好奇性、想象力均在高一時達到最低,在高二時有所回升。
調查將青少年的創造性傾向分為好奇心、想象力、冒險性和挑戰性四方面進行考察,抽取了上海1200名中小學生作為樣本進行調研,每區中隨機抽取小學、初中、高中各一所。結果顯示,目前上海青少年創造力總體水平中等偏上,創造力平均分為70.04分,好奇性、挑戰性、想象力、冒險性的分數依次降低。
研究人員采用聯想法來間接測量青少年對鉛筆功能的想象力。從結果來看,鉛筆最平常的“書寫功能”仍是青少年所能想象的,如用于涂寫、繪畫、記錄等;而提到“轉換功能”的人最少,如將鉛芯抽出來做吸管、鉛粉當潤滑劑、做游戲當獎品、禮物、做鉆石、絕緣體、數數等,說明上海青少年的想象力還有待提升。
不少人認為學業成績好的孩子更會應試而欠缺創造力,但調查結果卻推翻了這種偏見,研究發現,創造力與學業成績正向相關,也就是說,成績越好的青少年越重視創新能力的鍛煉。“上海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青少年所所長楊雄分析,這是因為學業成績差的孩子,用于補課學習的時間更多,參與課外創新大賽、興趣小組的時間更少。而成績好的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參加各類活動并提高創造力。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支持青少年創造力行為的家長不足四成,多數家長并不支持孩子天生的好奇行為。“如果孩子將家里的鬧鐘拆壞了,父母會如何表現?”研究調查通過“孩子拆壞鬧鐘”一事,分析家長對孩子潛在創造行為的態度,結果不容樂觀。有超過四成的家庭父母會表現出“很生氣,訓斥我一頓”或“警告我以后別再做這樣的事”,這樣的強制型家庭會直接打擊孩子的創造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