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無小事!長達上百頁的《廣州市中小學發展策略研究與布點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規劃》)文本和圖錄,含金量實在太高,近日被媒體進行了輪番的解讀和剖析,挖出了一串又一串的亮點。
教育均衡發展喊了很多年,但貌似一直以來“雷聲大,雨點小”,帶來的驚喜并不多。
不過,從這次公布的《規劃》卻看到了廣州未來幾年教育發展的宏偉藍圖,還給廣州市民帶來了不少驚喜。
記者陳曉璇
驚喜一城區差異校際差異有望縮小
從《規劃》可以看到,廣州此輪中小學空間布局調整策略,是根據區域發展條件的不同,調整全市中小學空間布局,不斷縮小區域差異,實現全市綜合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也就是說全市11個區,個個有份,無一落空。
廣州為什么會出現擇校熱,原因就在于各區的教育資源仍有差異,怎樣更好地“一碗水端平”?《規劃》是這樣想的:中心城區強化對學位資源統籌與協調。也就是,天河區、海珠區、荔灣區、越秀區注重小學與初中學位數量的增加,同時適當增加高中學校的數量,將學位緊缺街道的學齡人口適度牽引至學位富余街道,使得教育資源的利用程度最大化。
至于花都區、蘿崗區、黃埔區、番禺區等新城區,則擴大高中學校的布局范圍,確保高中教育資源的有效覆蓋,滿足適齡人口的入學需求。從化、增城以及南沙區加大教育資源集中建設,滿足這些學齡人口的快速增長需求。
通過這樣的規劃,一來是可以滿足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區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而到了高中階段,由于可以住宿,可以適當將學位引向人口較少的中心城區外圍區域,而到南沙、從化、增城等區,為了避免學位不足回流城區,則大建小學、初中和高中,滿足各新城區自身的教育需求。
驚喜二“小升初”直升趨勢越來越明顯
如果小學能夠輕松直升初中,那么就會少了“小升初”考試這個插曲,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辦九年一貫制學校。不過,從目前廣州學校的類型來看,主要都是獨體的小學、初中和高中,九年一貫制比較少,十二年一貫制的學校更少,每區只有屈指可數的1—2所。
不過,《規劃》在“整合優化,調整學校辦學結構”的部分,著重提到“提高新建學校中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比重”。對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設置要求中明確:“新建地區可考慮小學、初中合并,設九年一貫制學校,規模應為36班以上……除城郊邊遠地區外,九年一貫制學校不宜設置學生宿舍。”
根據規劃,廣州未來將建“九年一貫制”學校111所,分布在全市各區。不僅如此,全市還將建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0所,如荔灣區的廣州西關外國語學校。
由此可見,未來廣州“小升初”直升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甚至初中直升高中都有可能。這將很大程度緩解家長面對小孩升學的擇校壓力,而對學校發展而言,一貫制學校有助于生源的穩定性,橫跨兩個學段的辦學能夠讓老師更全面地觀測孩子的成長,有利于科學地實施教學教研,以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驚喜三示范性高中擴建將帶來擴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