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發,提出“要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學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那么,體育成為“主科”該如何看待?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新中考須防體育應試化
王凱
謹防體育應試化趨向,堅持健康成長的導向,在內容中加大學生的選擇性,并引入體育過程性評價,也許是一劑良藥,否則喪失的是孩子參與體育的興趣和體育的真正價值。
對于體育納入中考計分科目,有媒體稱學校體育迎來拐點,也有媒體認為體育已正式成為與語數外并列的“主科”,有的人士甚至開始描繪校園體育的美好發展。此凡種種,不一而足。筆者認為且慢鼓掌,且慢盲目樂觀,因為還有比鼓掌和樂觀更為重要的,那就是理性思考如何讓體育回歸正途,為每個孩子一生的健康涂下底色。
捫心自問,一紙政令真的能徹底改變一門學科嗎?其實,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如果一門科目已經淪落到只能依靠中考來“上位”,那么它本身的科目價值能保證不被應試教育消磨殆盡嗎?如果只能以考試來提升體育的地位,用考試來引起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相當于用應試作為體育科目的發展驅動力,在短期內可能收到一些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問題多多。
目前,絕大多數省市已將體育納入中考必考范圍,像北京等地已經通過多年中考探索出了“身體素質+體育技能”的有效考試模式。但整體而言,學校體育狀況仍不容樂觀,體育競技化,教學過程枯燥,教學方法單調,教學空間局促,教學效果不佳,這也從側面佐證了考試并不一定能提升體育的質量。筆者認為,體育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圈定孩子不斷運球繞桿,也不在于一圈又一圈的繞場跑,而在于讓每一個孩子有參加體育的興趣,有從事運動的熱情,進而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這些更本質也更重要的東西并不是考試能考出來的。
自2007年陽光體育運動啟動以來,許多學校開發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這些活動成為學校體育的有益補充,從側面激發了孩子們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但在應試背景下,必然會帶來兩對矛盾:一是學校豐富的體育活動與單調的體育中考內容之間的矛盾,二是參與以健康為標志的體育活動與以考試和選拔為特征的中考之間的矛盾。這兩對矛盾如果解決不好,很可能弱化陽光體育的效果,甚至會消解其功能。
應試教育的特征是“分分計較”,考試科目所賦分值的高低決定著其應試地位。從這方面講,由于體育不可能被賦予與語數外同等的分值,因此不會成為所謂的“主科”,應試壓力會相對較小。在這種狀況下,為了厘清體育的價值,把握體育的方向,必須理性思考新形勢下的體育考試改革,即明晰三個基本問題——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謹防體育應試化趨向,堅持健康成長的導向,在內容中加大學生的選擇性,并引入體育過程性評價,也許是一劑良藥。因為我們所應對的正是我們所不愿看到的:體育中考關注的往往是考試成績,而非學生參與體育的過程、興趣和熱情,依靠政令可以使體育成為必考,但這一布局如果沒有理性思考與科學安排,很可能導致新的應試。真的到了那時,泯滅的是孩子參與體育的興趣,喪失的將是體育的真正價值。(作者系北京市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中考體育實現升級才是真
吳鍵
新的中考體育制度和地位的確立,必然給中考體育的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可行性提出新的挑戰,一些原有的突出問題若不能加以解決,勢必影響新的考試制度的建設。
體育成為中考科目,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教改嘗試。當時的做法,有的是把體育成績作為初中升學錄取的參考,有的是以30分左右的分值計入中考總分。由于當時基于“考體育,是為了引起社會對體育的重視,而不是用分數來卡學生升學”的設計思路,所以最初的中考體育,在考試項目選擇上采取了“簡便、可測、易得分”的基本原則,很少考慮體育考試的科學性,也存在先天的不足。
當然,也正是最初體育考試的設計堅持了“考比不考好,練比不練好”的最低要求,從而保證了近30年來中考體育制度的延續和發展,也為今天體育考試的“再出發”奠定了基礎。但新的中考體育制度和地位的確立,必然給中考體育的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可行性提出新的挑戰,一些原有的突出問題若不能加以解決,勢必影響新的考試制度的建設。
一方面,體育考試的設計應當科學、系統,應全面反映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體現其身體素質狀況和身體機能,這是確立考試權威性的基礎。體育考試考什么?體育考試是否應當對學生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身體素質實施全面系統考核?就目前情況看,中考體育考核的主要是簡單的身體素質和有限的技術技能,還缺乏對體育考試科學性和系統性的研究。
另一方面,以往的中考體育被稱為“地位考試”,解決的是“考不考”的問題,中考體育制度的存在和鞏固是重點,考試項目、考試難度均沒有嚴格、苛刻的要求。在實際考試中,80%—90%以上的學生能達到優秀水平。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并沒有因為體育考試對學生升學產生大的影響。一句話,中考體育難度不高,設計簡單。
也有少部分地區采用過程考試和終結考試相結合的方法,但所謂的“過程性考試”僅僅是起到了督促學生體育鍛煉的作用,基本上所有學生都不受過程考試成績的影響。事實上,各地的過程考試成績基本上以滿分“奉送”給學生。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主要看最后中考體育的統一測試成績。因此,新的考試設計作為“主科”考試,其甄別和選拔性的功能評分將被強化。
另外,以往中考體育項目的選擇和評分標準,主要來自《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該標準難度低,區分度不高,與中考體育應具有的“甄別和選拔性”評分在性質上有很大區別。同時,由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分標準在設計上沒有考慮到會被作為升學的依據,所以在男女得分的均衡上有明顯缺陷。如同樣的努力,女生在仰臥起坐項目的得分遠遠高于男生在引體向上的得分,容易出現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的“不公平”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初中生群體中,病、殘、弱等特殊學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以往的做法是以權威部門證明為依據,這些學生可“免體”“免測”,并以總分60%-80%的比例計入升學總分。這些辦法是否可以延續,會不會引發新的“不公平”,需要深入研究。(作者系中國教科院體衛藝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