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考后該何去何從?近日,黃磊、海清主演的電視劇《小別離》戳中了眾多家長的“痛”。而電視劇關注的低齡化留學現象――把孩子送出國讀高中,也正成為蘇城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為何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這樣的“小別離”?“小別離”背后有幾多期盼幾多糾結?又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心理?記者就此話題進行了深入采訪和梳理。
蘇城“00后”海外開啟高中生涯
新學年伊始,蘇城大批“00后”“升級”成了高中生。不過,他們中有人的高中生涯是在異國他鄉開啟的。
15歲的小棋中考一結束,就開始收拾行李做各種準備了。七月初,他飛去了西班牙馬德里附近的阿塔拉市,先進行兩個月的西班牙語強化培訓。再過幾天,當地的高中開學了,他就正式成為該校的高中生了。“我們國內學科進度快,所以語言關過了,他可以直接讀高二,省了時間,費用上也實惠不少。”小棋媽媽告訴記者說。
女孩珂珂是八月下旬“起飛”的,目的地是美國俄亥俄州。“中考其實考得還不錯,妥妥四星級高中,不過丫頭去意已決。”珂珂爸介紹說,初二暑假,有個移民美國多年的朋友到蘇州探親,“聚了幾次,丫頭聽他們介紹了美國的高中生活后,心動不已,竟然主動要求上輔導班備考托福、申請學校。”與同齡人相比,珂珂的心智明顯更成熟,很有主見。她告訴記者:“爸媽從小對我非常嚴格,三年級過鋼琴十級,五年級開始背《新概念英語》,學書法、跳舞,一切都計劃好的;幾乎每天的生活都是他們給安排的。我也能理解他們的苦心,但我個性也很要強,特別想從他們的管理中‘突圍’,自己獨立去闖一條路。”
“感覺身邊送出國讀高中的娃越來越多了。”家長沈女士感嘆說,“像我們公司,今年輪到孩子中考的同事有七八個,打聽下來有近一半都出國讀高中啦。美國、加拿大、澳州的都有。”兒子正在上初中的沈女士坦言,這樣的氛圍肯定會影響她對孩子未來的規劃。
近半高凈值家庭選擇讓娃出國讀中學
“以我們igcse班(初中國際班)的畢業生為例吧,2014屆直接出國讀高中的12人,2015屆大致持平,今年這一屆是20人。”蘇州外國語學校國際二部主任方惠向記者提供這樣一組數據,“今年增幅明顯,方向有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新加坡等國。”
“美國高中早幾年開始就很熱門了,一直是家長的首選,但即便如此,從我們的業務量來看,今年蘇州去美高留學的孩子較去年也有近兩成的增幅。”新東方前途出國蘇州分公司負責美高項目的唐愛麗老師說。該公司英聯邦方向項目主管傅羽則告訴記者,今年申請加拿大高中的學生“一下子多起來了”,業務數量較去年有4成多的增幅。
另一組由蘇州新東方學校出國部提供的數據也許更有說服力,去年參與小托福、ssat(相當于美國中考,成績用于申請美國高中)培訓的學生不到50人,而今年單單暑假參與培訓的人數就已經突破了100。
傅羽老師還指出,從全國留學市場來看,出國讀本科的依然是占比最高的一項;但值得關注的是,有近半高凈值家庭(即家庭可投資資產在6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家庭)在“何時送子女出國”的調查中表示會讓孩子“在中學階段去留學”。“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特別是像蘇州這樣的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城市,留學低齡化必成趨勢。”
甘苦自知:此岸的焦慮和彼岸的花開
“讓孩子出國讀高中的決定一開始就遭到了家里老人的強烈反對。”珂珂爸爸說,“我們夫婦都是獨生子女,第三代就這么個閨女,祖父母輩年紀大了,無非圖個天倫之樂;況且又是女孩子,太不放心。”整整一年間,夫婦倆經歷了各種壓力:老人的不理解,孩子前途未卜的茫然,分離的焦慮以及經濟上的問題……“‘思想斗爭’了不知多少次,但出國這個事,開弓沒有回頭箭,不小的精力和財力已經花費出去了,最終我們還是把閨女送到了大洋彼岸。”珂珂爸還告訴記者,孩子走后至今,他夫人還有點失魂落魄,“雖說現在可以網上視頻、微信,但一下子心里像被抽空了似的,尤其晚上靜下來,總忍不住東想西想,就睡不踏實了。”
張女士的女兒是前年出國讀高中的,說起“小別離”的滋味,她笑稱也是“一把辛酸淚”。第一年暑假回來,女兒胖了三十多斤,“跟著住家的飲食習慣,晚餐吃得晚,她年紀小也不懂,身體都出問題了,我一見眼淚就下來了。”“還有逢年過節的,就特別想,怕寄人籬下的她孤單。”“最受不了的還是孩子生病,在這頭干著急,一點都幫不上忙……”不過,經過近兩年的鍛煉,讓張女士欣慰的是:原來的“小公主”變得懂事又勇敢了,“今年暑假回來,搶著幫我們做家務,也不睡懶覺,說起未來學業的計劃,自信滿滿。”
思考:小別離”這道選擇題該怎么答?“
說到為什么會有“小別離”這樣的選擇,小棋媽媽說,一是希望孩子去看看世界,歷練打磨一下;二是對于國內的高中教育有所顧慮。“三年大好時光,全用來應試了;高考的競爭也慘烈。”小棋的父母本身都是教育業內人士,“今年就看到了不少孩子高考失手的例子,正好學校又在推薦這個項目,我們決定試一試。”正常情況下,小棋兩年后,可以申請西班牙或者歐盟體系國家內的大學。“性價比相對高,兩年總共費用約40萬元人民幣上下,我們也能承受。”
“美國高中的課程體系、學習方法和大學是充分對接的,對于家長來說,早一點把孩子送出國,一是希望早過語言文化適應關;二是享受先進豐富的高中教育資源;三是更有利于將來申請美國大學名校。”唐愛麗介紹說,近年來,美國私立高中,尤其是一些名校的申請難度越來越大,學費也貴,普遍在每年40萬元左右。相比而言,加拿大高中的費用每年約25―30萬元,因而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青睞。
以美、加等國四年高中、四年本科計算,“小別離”的費用高達數百萬元人民幣;再加上小小年紀背井離鄉的代價,很多的家長仍會覺得這樣的選擇題“解答”起來相當沉重。“其實要不要出國讀高中,得綜合考慮軟硬兩方面實力,視情況而定。”對此,蘇外國際二部主任方惠老師分析說,硬實力包括孩子的學科成績和語言成績(如雅思,托福等);軟實力則包括孩子的獨立性、心理素質、適應能務以及服務合作能力等等,“國外教育的開放性,可以煥發孩子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但是對于有些孩子來講,并不是越自由越好,如果上述這些素質有硬傷,那么低齡出國很可能會事與愿違,有風險。”她還建議如果有出國讀高中的意向,家長和同學需要及早準備,如可以參加游學團,夏校等,提前適應國外學習。
而對于蘇城悄然興起的“00后”“小別離”留學潮,市政協委員、蘇州市新東方學校校長張戈有更深層次的分析。在他看來,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高速發展,全球性的技術革命也是日新月異,相形之下,教育改革的發展速度卻是“跟不上趟”,有些脫節的;因而滿足不了家長、學生對于多樣化、國際化教育的需求。“‘00后’的爸媽多為‘70后’,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有很好的知識儲備和文化視野,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于教育、對于人的幸福,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所以當有更好更多的選擇出現時,他們必然會去考慮、行動。日本、香港、臺灣等地之前也同樣經歷過這樣的留學低齡化、大眾化的趨勢。”
在張戈看來,“小別離”的積極意義顯而易見:可以反過來促使我國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而以中國今日之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孩子未來大多還會回來的,以他們在國外的所學、所見、所悟來為中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