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里敲開學校門房間的玻璃窗求報名,離學校開門還差兩三小時就排起了長隊——在率先邁入老齡化社會的上海,這些場景曾出現在滬上老年大學的校門口,并述說著一個事實:老年教育供不應求。記者昨天從市教委獲悉:作為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全市街鎮72所老年學校標準化建設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爭取11月上旬全面完成。屆時,449個專用功能教室都將建成投入使用,老有所學有望改觀“一座難求”局面。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大木橋路上的上海老年大學徐匯分校,還沒走進一號樓底樓的烹飪教室,黃油香氣已撲鼻而來。原來,20多名老年人正在上“西點烘焙”課,學做曲奇餅干。家住附近的58歲阿姨曹巧珍和搭檔合作,在烤盤上裱出一團團曲奇胚子,“來這上課是我每個禮拜最開心的事情”。教室后墻是一面“烤箱墻”,曹阿姨和每個學員都有自己的烘烤箱,當堂制作,現場享用,還可打包。“我上節課學會了做芝士蛋糕,下學期還要報名學做面包呢。”副校長陳云告訴記者,這門特色課開了5個班,每班25人,已全部報滿,其它區老年人也慕名而來,這個班上最遠的學員來自普陀。于是,學校計劃充分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加開周末班。
火爆的 “西點烘焙”班只是縮影——在二號樓,立式鋼琴伴奏下,聲樂班的老年人正在學習輕聲、連音還有嗓子結構,唱著“Ma、Me、Mi、Mo”;在三號樓,鼠標鍵盤聲清脆可聞,聾啞電腦班的老年人正看著老師手語,學習如何保存網頁圖文。
據了解,徐匯分校去年第一學期僅600人次報名,隨著辦學條件加快改善,接下來的3個學期,報名人次連續突破2500、3000、3800,加上延慶、凌云兩個分校區,全校現有6200人次老年人在讀。陳云說,目前3個校區開課72門,包括手風琴、平板電腦等特色班,老年人上大學正從數量擴容發展到質量提升。
為了申城數百萬老年人的終身學習,按需而改、應需而變,這項實事工程加速推進,將提前實現年度目標。市教衛黨委書記陳克宏介紹,72所老年學校專用功能教室的建設計劃已完成70%,還將按時建成老年人休閑活動室、老年教育圖書室等場所114個。目前,在建項目的建筑面積已增加6765平方米,預計全面建成后可增加1萬平方米。同時各街鎮相關配套經費也全部落實,據不完全統計,已達3938.07萬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