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天,揚州市中小學生將陸續報到。本學期初一年級開始,語文、歷史和思想品德教材都“大變樣”。記者在初中學校看到,除了歷史教材尚未到位,語文和思想品德教材都已就位。語文教材變成了A4大開本;而思想品德教材改名為“道德與法治”,內容同時“大換血”。
語文新增莫言《賣白菜》等名家名作
樹人學校語文教師曹衛萍告訴記者,目前只拿到的初一上冊語文教材大框架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內容上的調整,更適合初一新生。“變成了A4大開本,剔除了一些陳舊課文,增加了一些緊跟時代步伐的篇目,比如增加了莫言《賣白菜》等名家名作。古詩詞難度降低,刪了五篇,增加了一篇《登幽州臺歌》,總數少了四篇。”
“寫作和實踐都更傾向于初一學生的學習目標。”曹衛萍舉例,七年級上冊課文一共29課35篇,編寫體系可以說是以讀導寫,以寫促讀,即閱讀為基礎,寫作相輔而行。閱讀方面,分為范文閱讀、名著導讀(讀整本書)、專題閱讀(含非連續文本閱讀)。
新教材非常貼近考試。“在第五單元增加了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專題,這種圖表題在揚州中考每年都考,但以前課本上都沒有,我們都是自己準備材料來教學生。”曹衛萍說,而現在“大數據”進入課本,學習起來更方便、更有標準。此外,現在中考語文也開始考語法,新教材的附錄里增加了《語法簡表》。
思品改名“道德與法治”,增法治知識
今年起,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而道德和法治兩個關鍵詞,就說得比較清楚。”樹人學校副校長殷翠云介紹說,這次調整不僅改了名稱,而且整本書都進行了重新編寫。“以前思想品德中也穿插著不少法律知識,但沒有這么全面。新的整套教材涉及40部法律,8年級下冊幾乎全是法治知識,內容也更系統。”
殷翠云坦言,思想品德重視培養學生的性格和價值觀,現在強化法治的學習,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及時、更全面地接受法律方面的教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