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由上海團市委、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衛黨委、市教委、市學聯聯合主辦的第五屆“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大賽答辯決賽在同濟大學成功舉行,這標志著2013年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完美落下帷幕。
今年暑期,54所上海高校的15萬學子組成了近千個社會調研團隊參與社會實踐項目,他們高舉著“實踐激揚青春志、奮斗成就中國夢”的旗幟,或面向全國舉行“三下鄉”活動,為各兄弟省市進行服務;或聯合上海市各委辦局展開城市課題調研,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兩個多月來,這些青年學子在祖國大地上盡情揮灑著汗水與青春,他們用最樸實的語言、最扎實的行動,滿載著激情與智慧走進了社會實踐的大課堂,并用睿智的閃光與個性的張揚,填滿了自己生命中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推進“三下鄉”,青春助力“中國夢”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作為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的重要板塊,今年的“三下鄉”活動吸引了全市高校近百支學生團隊的參與。年輕學子們以“我的中國夢”為主題,先后深入全國各個省市的農村鄉鎮、城市社區,為當地百姓開展文化、科技、衛生等方面的宣傳服務實踐活動。
通過前期基層需求的調研,活動確立了基層宣講、科技支農、教育幫扶、文化宣傳、醫療衛生、生態環保、城鎮信息化建設專項調查,以及大學生就業創業專項調查等八大方向,當這些學生團隊真正走出上海,來到青海、吉林、四川、甘肅、云南、河南、黑龍江、貴州、西藏、新疆等地后,立即積極主動地將自己的專業特長與當地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就當地的經濟、醫療、教育、生態等現狀展開調研,以幫助當地人民切實解決問題。
無論是復旦大學TECC教師暑期學院組建的“教育幫扶實踐服務團”遠赴青海為當地中小學教師進行英語和計算機的技能培訓;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組建的“科技支農實踐服務團”來到吉林、湖北、安徽、山東等地了解生產生態、經濟利益、食品安全等基本情況,并為家庭農場的布局、發展等提供可行性意見和建議;無論是華東理工大學組建“生態環保實踐服務團”赴四川走訪化工企業、化學公司,調研化工產業現狀,研究節能生態環保轉型;還是第二軍醫大學組建“醫療衛生實踐服務團”赴湖南鳳凰縣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疾病防治宣傳及基本的醫療衛生知識普及,并結合當地實際需求培訓醫務人員,協助建設鄉村醫療站……學生們走出了課堂和學校,走出了家庭和原本生活的城市,他們在書本理論知識之外,找到了另一個嶄新的天地,來彰顯自身的價值;而暑期實踐活動就像一根紐帶,將這些年輕的學生與現實生活,與基層百姓,與整個國家緊密聯系了起來。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歷史系、政治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外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近30名師生組成的“崗拉梅朵”支教隊,今年已經是第三年遠赴西藏山南地區進行小學支教活動了。在7月8日到7月20日的十多天時間里,隊員們以“雪域高原鑄師魂,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進行教育下鄉、文化下鄉等活動,不僅給西藏山南地區偏遠小學的孩子們帶去了充足的物資,更是通過精心策劃與準備,給孩子們帶去了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和形式多樣的課程。
在西藏山南地區貢嘎縣和扎囊縣的兩所小學,隊員們以“四個一”為主題進行了支教活動,不僅為當地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進行了一場以中國夢、民族夢為主題的演講,還舉辦了一場以小學為文化生活高地,輻射周圍村莊村民的文化匯演,甚至還進行了每天一場的教育類電影展映。在課堂上,隊員們與當地的孩子們暢談了中國夢、民族夢,并分享自己成長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夢想,支教隊中的不少免費師范生還借此機會第一次站上了講臺,體驗了教學的艱辛和樂趣;在演講比賽上,隊員們通過教孩子們講漢語來提升他們的漢語表達水平,在樹立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民族觀的同時,還極大地增強了孩子們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在以當地的孩子為中心的文娛舞會上,歌舞、小品、游戲等豐富多彩的節目連續上演,隊員們和孩子們一起組成的表演組不僅豐富了當地的文娛生活,也讓孩子和村民們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除了站上講臺外,今年華東師大的這支團隊還前往了拉薩北京中學,與教師們進行座談。該校的多位高級教師分別與支教隊員們就目前西藏拉薩的教育情況、班級管理、教育理念、課程設置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各個學科教研組的教師們隨后也與支教隊員們進行了單獨的經驗溝通。這些同行業、跨地域的對話令隊員們受益匪淺,不少隊員第一次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了解到了上海以外地區的教育水平和質量,這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未來的生涯發展之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