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傳出一條喜訊:該校2008級畢業生王志強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與其配型成功的是武漢一名19歲小伙子。獻髓當日,團市委、市紅會領導到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慰問,并授予王志強“上海市優秀志愿者”稱號。
2008年,來自福建農村的王志強考入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09年9月,當得知上海市紅十字會招募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時,他第一時間和同年級的近20名同學一起積極報名。懷著回報社會的一腔熱情,2012年即將畢業時,小王主動報名參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用實際行動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
今年5月,接到上海骨髓庫初配成功的電話時,小王正在共青團云南省委志愿者部工作。得知他和武漢一名19歲小伙子配型成功后,他既意外又激動,因為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幾率極其微小,只有1/400-1/10000,許多人雖然加入中華骨髓庫,但一生都不會遇到相同的配型。
6月底,小王在云南做了高分辨檢測,7月上旬在云南解放軍總醫院體檢。7月18日,志愿服務期結束后回到上海的他,來到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復檢,8月21日簽訂了志愿同意書。8月30日,他進行了長約三個小時的造血干細胞采集。9月25日,小王回到母校,在與團委老師及昔日輔導員談起在云南一年的志愿服務時,他說收獲頗豐,但對捐獻造血干細胞一事只字未提。
當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老師們從有關部門獲悉小王的善舉后,都十分感動,因為他的愛心出于真心,而不是虛榮。外貿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當下,青年人正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的主力,同學們應認識到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弘揚友愛互助、無私奉獻的傳統美德,并學習王志強的大愛精神,把奉獻作為一種習慣,讓愛心永存,讓青春傳遞更強的正能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