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生對孔雀魚感興趣,有的學生則想試試電腦游戲的編寫,還有學生提出想學油畫——這些聽起來有點 “異想天開”的要求,學校都能滿足。上海市實驗學校日前組建“特需班”,學生可以“定制”專屬自己的課程。
“特需班”全稱為“創新特需班”,由新一屆高一的42名學生組成。校長徐紅透露,“特需班”選人,首要不是學業成績、競賽實力,而更多看是否學有余力,是否有“特需”和創新潛質。如王可達同學,初中時就自導自拍了一部微電影,他想在高中階段繼續在數碼藝術領域探索。今年暑假,學校組織校內外專家和家長對學生們提出的“特需學習”項目進行篩選,根據項目的價值、可行性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等遴選。
據介紹,本市其他高中開設理科班、競賽班等,往往在課外增加學習時間,而上海市實驗學校卻做“減法”——為參加“特需班”的學生每周語、數、外各減少一節課,騰出的時間集中安排在周三下午,供他們自主學習。“定制課程”可謂五花八門,小到孔雀魚研究、球鞋的內部結構及功能探究,大到人生金融理財、校史編寫等。很多學生的“特需”由一個人單獨提出,“定制課”一人獨享;也有學生與志同道合者三五成群組隊,“定制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學校新辟的“特需課研究中心”,學生可以做實驗、數學建模,也可以到圖書館查資料,外出寫生、考察等。
不少“定制課程”超出了高中的學科范圍,有些甚至超越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如何輔導?上海市實驗學校高中部副主任袁萬萍介紹,“特需班”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導師”先在校內教師中挑選,再外聘專家,如首批邀請了上海交大應用物理專業的博導、豐益全球研發中心的生化博士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