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如何不流于形式,做到科學、務實、有效?新學期伊始,一本厚厚的調查報告擺在華東師范大學每個職能部門負責人的面前。今年暑假前,學校首次面向全體專任教師和抽樣20%的學生組織開展了教師工作體驗、學生就讀體驗的問卷調查,聽師生“掏心窩”的真心話。這份調查報告就是從發放的6900多份問卷中分析得出的學校管理服務、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出實效,就得不怕亮家底,不怕揭家丑,努力找準師生急盼解決的突出問題,深入了解師生的成長發展愿望。因此,我們的調查著眼師生視角,強調師生體驗,突出師生在高校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師生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曹文澤說。記者注意到,此次問卷調查涉及師生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針對教師、本科生、研究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設計了有針對性的問題。
華東師范大學高教所所長閻光才參與了調查的全過程。他告訴記者,為確保問卷的科學性,問卷初稿形成后,邀請了30多位教師參與測評,幾經修訂才確定了問卷終稿。問卷回收后,組織專家團隊對每個數據、每項問題、每條建議逐條分析、認真研究。在掌握了更豐富、更真實、更鮮活的第一手資料后,調研結果又迅速轉化為推動工作的重要動力。比如,師生在調研中提出,希望學校辦事、審批手續和流程能進一步簡化、優化、透明化,于是,“一站式”服務大廳的建設很快就提上了學校的議事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又如,不少師生提出財務報銷手續繁瑣,等待時間長,學校財務處迅速改進工作流程,試點上門報銷、郵筒報銷等多種方式,延長報銷工作時間,實行滿意度評價制度。
在華東師范大學黨委看來,開展師生體驗調查,架起了學校問政于師生、問需于師生、問計于師生的“橋梁”,樹立了學校領導和各職能部門認識自身差距和不足的“鏡子”,提供了客觀評價各項工作的“尺子”。“這種主動問診、認真傾聽、真抓真改的姿態讓師生備感溫暖,有助于改進工作。”華東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教師卿石松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