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放棄就近的公辦初中,也要削尖腦袋去擠民辦名校。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實施后,忻州市為遏制小升初“民辦名校熱”,規定民辦中學必須拿出招生計劃30%的名額,通過電腦派位完成招生。今年該市最熱的兩所民辦中學計劃各招生800人,但3天時間高達上萬學生參加了這兩所學校組織的綜合考察。
8月3日上午8時,忻州師范學院附屬外國語中學從學校大門到團結路口,400米的距離排成了長龍。現場負責執勤的交警說,從8月1日該校開始招生,該段路的車流量猛增到平日的5倍。火爆的場面連臨街便利店也“沾了光”,這兩天僅礦泉水一天也能賣出500多瓶。據該校招生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他們學校和忻州另一所民辦中學北方中學,各計劃招生800名,雖然具體報名人數目前未統計出來,但兩校報名人數遠遠超過去年,保守說“也有一萬多人了”。
記者在校門口通過交談發現,家長們既有市區的,也有縣里趕來的。他們普遍認為公辦初中不考就能進,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習氛圍、教師的敬業精神都難與這些熱點民辦中學相比。因為一來民辦中學學生都是從全市范圍擇優錄取進來的,學生之間的差距也不大,可以見賢思齊,老師教學也不會造成“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情況;二來讀民辦中學雖然三年下來僅學費就多掏兩三萬,但相應的是教師的精力投入也是公辦學校的好幾倍。
對此,忻州一老牌中學從教近20年的賈老師認為,導致該校從門庭若市到現在冷冷清清的重要原因,就是就近入學政策實施后,出現了生源質量下滑,這兩年學校招來的學生基本都是民辦初中挑剩下的。
針對出現小升初擇校熱“高燒”不退的新情況,忻州市教育部門去年出臺政策,要求這些民辦初中必須拿出招生計劃30%的名額,通過電腦派位來完成招生。然而,個別家長卻動了心思,認為能通過學校組織的考試,自然好,即便考不上,還有次電腦派位的機會,最后也有公辦學校兜底。
一位教育界人士指出,家長功利心態無需苛責,盲目跟風就可能種瓜得豆,面對小升初擇校熱,更應該從縮小教育資源差距、提升公辦教育質量等方面入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