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lo教授究竟哪里牛?如果你來過意大利,那么,幾乎大半個米蘭那些耳熟能詳的建筑都是由這位在NABA和多莫斯設計學院擔任科技總監的教授Italo Rota所設計。
譬如,在還是以古建筑為主的Duomo,Italo設計了力求革新的20世紀美術館(Museo del Novecento);Garibaldi的倫巴第市政大樓(Palazzo Lombardia);2015年在EXPO期間被大家津津樂道的科威特館和意大利紅酒館;城中炙手可熱一平方高達3萬歐的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以及攜手扎哈所建,新貴們最愛的city life……太多,難以一一盤點。
Italo教授究竟哪里牛?查字典新聞網為大家一一盤點!
1953年生人的Italo Rota, 畢業于米蘭理工學院建筑專業。80年代贏得了奧賽博物館和巴黎波布舉辦的室內設計大獎,并為盧浮宮設計別宮;90年代回到故鄉米蘭,在成立建筑設計工作室“Studio Italo Rota ”之余,更是為人師表任職于多所院校。現任NABA米蘭新美術學院和Domus設計學院科技創意總監。
在經歷過現代、后現代的流派后,既沒有被Cedric Price影響,也沒被Renzo Piano左右;你說他是“烏托邦”,但他的天馬行空卻可以兌現到現實,并且富有智趣,獨樹一幟。用光線線條和犀利的結構把“夢見”變為現實。可以說,他是現代建筑界中非常有折中個性和任性的人。
初之形態
初對Italo Rota的設計印象,不管是色彩明艷還是極簡留白,但一定是流暢的線條,人與建筑的奇妙互動和融入。
看不清,摸不透,但又極具功能性。立體,視覺沖擊,是他設計范兒的關鍵詞。
20世紀美術館(Museo del Novecento)
2015年米蘭世博科威特館
大到建筑,小到家具,都不無體現了“流線”風格。
為Meritalia設計的一款女性座椅
自然
如他所說的“在這個不堪重負的星球上,每增加一件東西,都應該是不與自然沖突的。人和自然生態達成共識,才是未來的解決方案”。
所以,在Italo的設計中,處處將對自然景觀的臆想帶到設計中,并且在材料的刪選上嚴之又嚴,幾乎都是可循環利用的建材。
譬如,廣為人知的米蘭垂直森林,在錯開的每層陽臺上種植常年綠植,打造出世界第一座“會呼吸的建筑”。
可以隨著屋主心情變色的時尚教父Roberto Cavalli之家。
位于佛羅倫薩山頂的一棟二層建筑,外面仿佛籠罩著樹葉形蕾絲花邊,奢迷的同時,卻又和整座山融為一體,成為一道林中的風景線。當然,內部還是一貫的流暢線條。
“水簾洞”般的Hotel Boscolo Milano中的SPA區。
2008年,西班牙薩拉格薩世博會中設計的“水之城”,大膽運用了雙頭蛇的造型。
現在想來,還讓人歷歷在目,猶如身境其中,沉浸在“五感之旅”的米蘭世博紅酒館。
就連在迪拜所建的窮奢極侈,紙醉金迷的 Cavalli Club和Chameleon Club都分別用了充滿科幻色彩和迷幻主意的水母造型水晶燈和巨形蟾蜍。
Cavalli Club
Chameleon Club
Italo常說,“要打造大眾消費的起的烏托邦”。而在他的設計中,人似乎變得很渺小,而自然景觀才是建筑的主角。
信仰
一個堪稱經典的好設計,不管設計師多天馬行空,但一定是“以人為本”的。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靈魂豐富的藝術家。
除了市政項目,商業設計外,Italo還熱衷于教堂修復工作。但不僅限于此,老教授還跨越種族和國界,應孟買族落邀請,在Dolvi建造了一座名為Hanuman的神廟。
從接收圣火的地面那一刻開始,經歷了極其漫長且復雜,但都基于邏輯和線性思維和宇宙萬象及自然法則相對應的理念,Italo開始構思起一座創新但又需對婆羅門宗教廉潔信仰的神廟。
在無數個文化和信仰的碰撞后,Italo團隊終于造出了一座以水土為靈,與自然融合,又富有藝術性的Hanuman神廟。
時隔5年,Italo又開始了在為公益信仰事業上新的征程。
就在敏感的難民潮和阿拉伯極端恐襲主意的陰影籠罩在歐洲各個國家之時。米蘭市政做出了一個大膽且慷慨的決定——為在米蘭的阿拉伯族人建一所朝拜和齋月的朝圣地。
即使在對待現在讓所有歐洲人民避而遠之的種族和話題時,我們的老教授就像對待任何一個項目一樣專業。日以夜繼的和阿拉伯人民探討,征求他們的設計方案,因為,這是對任何信仰的理解尊重和敬畏之情。
預計明年會竣工的米蘭齋月地,目前已初見成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