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不斷爆出美國常春藤院校歧視亞裔,錄取暗箱操作的丑聞,很多高分學子卻不敵一些家境富裕的貴族子弟,歧視美國常春藤院校本來就沒有義務跟普通人講“公平”,先別急著噴小編,看完你就懂了!
稍微具備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指的是由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八所大學組成的體育賽事聯盟(參見NCAA詞條)。可如果你認為這些大學當初組織起來是為了搞體育賽事,是為了促進美國青年的體育運動,那就錯了。常青藤的本質,其實是美國上層社會子弟上大學的地方。精英大學本來就是精英階層自己玩的東西,是確保他們保持統治地位的手段。常春藤的確有很多優秀人才,但也不乏一無所長的學生;他們多是世界500強CEO、電影明星、中東貴族的后代。最近多家媒體曝光了常春藤學校的錄取制度,稱其“不知羞恥”、“一味取悅特權階層”。自己花錢贊助名校,讓自己的孩子在這些大學里上學,然后到自己公司接管領導職位,這件事外人幾乎無法指責。
精英教育世襲是根本
很多孩子成功地走進了“常青藤盟校”,成為哈佛、耶魯這些世界頂尖高等學府的一員。但為什么你的孩子就沒有呢?你的孩子就比別人的笨?事實絕不是那么回事。他與另外的孩子一樣,同樣聰明伶俐,對學習充滿了熱愛;他甚至是奧數的高手、小提琴的專家,從小學到大學,可能都曾名列前茅,惹人羨慕。但是,他仍然沒有走進“常青藤盟校”,為什么呢?因為你沒有給予他一種精英的教育,沒有告訴他、也沒有賦予他精英的身份和能力。
以美國歷史上枝葉最茂盛的“貴族世家”羅斯福家族為例。兩個羅斯福總統都畢業于哈佛大學。打破紀錄連任四屆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生了四個兒子,三個去了哈佛。不僅布什父子總統都畢業于耶魯大學,從“老太爺”布什參議員,到小布什總統的女兒,布什家族是延續了至少四代的耶魯校友。前副總統戈爾夫婦,四個子女全都是哈佛大學畢業;常春藤世襲現象不只限于“高干子弟”。由數百名華爾街捐款大鱷校友組成的哈佛“大學資源委員會”,成員子女申請哈佛的錄取率超過50%。其中美國最大煙草公司前副總裁詹姆斯·威爾奇,竟有六個兒子全部進了哈佛。資源委員會另一大員拉爾夫·赫爾墨,則在2002年同班校友會上宣布:“我的三個女兒不僅全部從哈佛本科畢業,還全都嫁給各自的哈佛男友。”
精英主義從來都是常春藤的錄取法則
世界并不公平,任何社會最終都將由精英統治,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接受常青藤教育,就得成為或靠近那20%的精英!美國總統布什父子都在耶魯大學畢業,國務卿希拉里和丈夫克林頓是耶魯大學法學院的校友;美國各大跨國公司、華爾街的證券公司、媒體和律師等所有行業的翹楚,都與“常青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這條精英生產線的成功產品。相對于學習成績,學校更重視學生所謂的“素質教育”,搞很多體育和課外活動。
1910年代以前,希臘文和拉丁文是進入常春藤的考試內容,然而公立高中是不會教授希臘文和拉丁文的。精英們很快意識到這么搞不行。一方面新的社會勢力不斷涌現,一味把人排除在外,對統治階層自己是不利的。
1910年代,一些大學開始率先取消希臘文拉丁文考試,給公立高中的畢業生機會。然而這樣一來,一個立即的結果就是猶太學生比例突然增加。
標準化考試的錄取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因為“貴族”子弟的學業的確不夠好。錄取標準再次被修改,增加了推薦信、校友面試、體育和“領導力”等要求。這才有了后來常青藤這個“體育”聯盟。
所謂的素質教育的本來就不是真正為了培養品格,而是為了確保精英子弟的錄取比例。為了確保錄取,學生們必須偽裝成精英的樣子,不應該練吉他而應該練大提琴,不應該練武術而應該練擊劍,最好持有名人的推薦信。如果你不是貴族,這些要求很難做到。
不是貴族如何提高錄取率
標準化成績是不可忽略的,但也一定要注重其他申請材料。課外活動。課外活動的具體實施并無章法可循,越是獨特的往往越是精彩。這些活動要體現出自己的閃光點,能夠向錄取委員會充分展示出你的能力和潛力,包括組織領導才能、溝通能力、創新能力、面對失敗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個人獨到的見解等。申請材料是你自身的全面展現,這是一個做“秀”的過程,關于申請文書,不僅需要根據所謂的“學校特色”去投其所好地來寫作不同風格的文書,也要通過文書描繪一個“真實”的你,充分展現你的個人特色。
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加入名校申請大軍,但是讀名校不應該僅僅是為了頭上的那層光環。對于每一個申請者來說,清除地認識自我,明確自己入讀名校的目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名校,保持良好的心態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是最為重要的。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想要了解更多美國留學趣聞,敬請關注查字典新聞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