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后經濟蕭條的時代,美國公立大學的日子也不好過,由于政府資助下降,很多大學不得不把增加學費以填補空缺,但這樣做的后果會導致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到私立大學就讀,美國公立大學處境堪憂!
有人說,2016的美國公立高等機構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政府撥款在逐漸枯竭,自然而然學費負擔更多地落在了學生身上。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不斷上漲的學費↑)
沒有人可以確切說出,四年本科教育和一份高薪工作之間有多遠的距離?而更加無法預料的是, 那些學生在畢業之后真的可以在短時間內償還貸款么?
都是未知數。
而現在,這些公立學校的軟肋已遠不止此。
一些大學的決策者用近乎激進的方式欲圖重塑大學的研究重心和教育課程。他們已經成為了一些寡頭勢力“宏圖偉業”當中的一部分——那些意圖將“武力”帶進校園的捐贈者,那些來自硅谷的“破壞勢力”,他們都在企圖推翻傳統意義上的公立高等教育,進而把它們“改造”成 更商業化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育更像是一種商品,而學生僅僅是消費者。
諸如此類的問題造成了美國公立大學的生存困境,首當其沖的就是學術傳統。美國的學術傳統大到對美國的建立,小到對非精英階層的美國學生提供經濟幫助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 通識教育的受損就不言而喻了。
就此,電影制作人Steve Mims (作品《燃燒彈》)拍了一部名為《饑餓野獸》(“Starving The Beast”)的紀錄片,加入了“So That Happened” 的播客,希望可以借此引起大家的注意,也為解決這些問題帶去一些新的思路。
Mims指出,最為諷刺的是,即使政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撤銷了對大學的資助,迫使學校高層不得不擴大接受來自各個層面的社會捐助,但是政客想在這些學校謀取的影響力卻沒有相應的變化,要說有什么變化的話,那就是, 束縛越來越緊。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1980年左右,這所學校60%的資助來自政府撥款,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銳減到 12%。為了這12%,這所學校幾乎要唯命是從。包括允許學校的學生在校園內攜帶槍支,就因為他們是州立的,得聽公家的。盡管為了生存,作為公立學校的它們,還得尋求其他的方式維持下去。”(不斷下降的資助↓)
類似的事件在2012年發生在了弗吉尼亞大學校園。當時校董事會中一些有政治關聯的成員聯合幾名學校的私人捐助者,欲圖罷免時任弗吉尼亞大學校長的Teresa Sullivan,為的是加固“財政緊縮政策”的實施,開展便宜的網上教育課程。但是這個企圖最后落敗,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集體抗議保住了學校的完整性。
然而據“Starving The Beast”片中的細節所示,其他的大學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最糟糕的莫過于此, 一方面你要說服私人捐助者捐錢給學校維持運營,另一方面,你還得接受那些已經資助甚微的政府的制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