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需要怎樣的大學?”這是昨天舉行的第五屆新解放教育講壇設置的議題。面對滬上50多所實驗性示范性中學的近400名學生會成員,與會校長、院長表達出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今天需要“多元化”的大學。
剛迎來第一批新生的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認為,今天需要的不是一種類型的大學,而是多種類型的大學。在高等教育發達的美國,國人比較熟知的所謂名校,如哈佛、耶魯等,其實只是美國百余所研究型大學之一。但美國數千所大學的主體是公辦的州立大學,以及面向本科生的文理學院、提供高教入口的社區學院,還有一些專門學校,比如紐約著名的藝術類、烹飪類、設計類院校。因此,當國內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教體系也需要多元化的生態環境,在各個維度上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而不是千校一面、特色不明。
對于研究型大學,同樣需要另一種 “多元化”。俞立中說,新的科學問題往往是跨學科的,不能靠單一學科解決。復旦大學復旦學院院長吳曉明也認為,當今學科發展的新趨勢是 “綜合”,比如“生物X”學科,這個“X”可以是物理學、化學、社會學甚至倫理學等。他說,“大學理應成為學術綜合的發源地,并視之為根本任務。”目前,復旦大學正在構建新的本科生書院,從一年制推及四年制,全程貫穿通識教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