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安全教育將更有課程地位的“安全保障”。以教材為載體,以課堂為渠道,將公共安全教育納入課程體系,排入課表,這在中國尚屬首家。
25日,上海市教委宣布,上海中小學將率先開設《公共安全行為指南》課程,從2013年學年第一學期,即2013年秋季起,新編的《上海市小學生公共安全行為指南(低年級)》、《上海市小學生公共安全行為指南(高年級)》、《上海市初中生公共安全行為指南》、《上海市高中生公共安全行為指南》的教材,將進入中小學課堂,成為中小學生的課本。
據悉,2013年《公共安全行為指南》教材進行試點,2015年實現全覆蓋。也就是說,從2015年秋季學期開始,上海中小學安全教育實現課程架構下的常態化。
上海市教委巡視員尹后慶表示,將安全宣傳、安全活動納入到課程地位,既體現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主旨,也反映了將安全教育課程化、系統化、優質化的思路。公共安全教育的課程化,正是大安全觀格局下的實施途徑。
據了解,上海歷來重視中小學生的安全健康,持久而廣泛的中小學安全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悉,在這套安全行為指南教材編寫中,上海市消防局,氣象局,地震局,公安局交警總隊、特警總隊、紅十字會、地鐵運管中心和民防辦公室均作為專業支持單位。
上海市教委介紹,《公共安全行為指南》教材的使用,分必修年級與選修年級兩部分:必修年級為小學(一、四年級);初中(一年級、二年級);高中(一年級);選修年級為各學段除必修年級以外的各年級。
必修年級,每學期必需安排至少8課時進行集中的安全教育規定主題活動。選修年級,每學期應安排不少于4課時的時間,進行學校選定的安全教育主題學習活動。
在實施中根據課程類型有所側重:基礎型課程強調安全教育相關的知識、技能的整合等;拓展型課程突出集中進行專題教育和活動、必要的行為習慣的學習等;研究(探究)型課程則強化與安全教育要求相關的研究(探究)活動等。
據主編楊永明介紹,《公共安全行為指南》的綜合性十分明顯,不同于一般的安全教育。該教材集科學知識、法律要求、道德準則、行為習慣“四位一體”,強調安全教育的內容具有法、理、情的成分;同時突出生活性、強調綜合性、把握漸進性、探索互動性的“四性互補”,強調安全教育的實施具有認知與體驗的特點;此套教材還強調安全教育與其他教育的關聯性和協調性。
《指南》還與法制教育、紅十字急救知識等互動。這部分的互動內容主要在高中階段,且從一個成年公民的角度去認識和承擔相應的公共安全的社會責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