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具有體育方面特長是美國大學錄取學生時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美國是體育大國,所以更加偏愛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尤其在私立大學,體育特長生所享有的特權地位僅次于校友子弟!
無論在私立大學還是公立大學,體育特長生是唯一被冠以“特長生”稱謂的特殊招生類型,它們就從來沒有招收過“藝術特長生”。尤其在私立大學,體育特長生所享有的特權地位僅次于校友子弟。所謂“常春藤聯盟”,并非人們推崇的頂尖大學的學術共同體,不過是美國東部大學的校際體育比賽聯盟而已——位于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學就不在其列。體育特長生也是許多家境貧寒的孩子進入頂尖大學的途徑之一,他們靠打球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奧運冠軍榜上,許多取得輝煌成就的偉大運動員出自大學,他們在競技場上實現了另一種卓越。
為什么美國頂尖大學熱衷于招收體育特長生呢?究其原因,固然有活躍校園文化的考慮,但更根本的,則在于美國社會對體育的重視,體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特殊作用,校友捐贈以及校際商業比賽的利益驅動,等等。脫離了這些具體而微的背景因素,就不可能準確理解體育特長生在美國大學中的存在。
美國社會重視體育并非與生俱來
首先,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視體育的社會,尤其偏愛戶外運動。住在郊區的人家,一般都會在院子里至少安裝一個籃球筐。城市公寓也會配置設施齊全的健身房。周末美國家庭喜歡遠足、跑步和騎自行車。在西部,寬闊的道路會劃出專門的跑步和自行車道,隨處可見大汗淋漓的運動者。美國孩子的課余時間,大部分在運動場上度過,越是年齡小的孩子,越是滿校園里瘋跑瘋玩。運動已經成為普通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使他們充滿活力、樂觀向上、自信陽光。
美國社會對運動的重視并非與生俱來。實際上,就在150年前,美國人還并不怎么重視體育。當時,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從事金融和管理工作的“辦公室一族”大量增加,再加上內戰之后的繁榮使美國人沉湎于紙醉金迷、驕奢淫逸的物質生活,喪失斗志,找不到生活的真諦,從而導致民眾體質不斷削弱,國民陽剛之氣日漸消失。那時候,一個典型美國人的形象是:“夜幕降臨時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回家。他的大腦還在不斷地運轉而身子骨已經散架了。”
面對這種普遍性的社會危機,一些有識之士憂心忡忡,他們一方面大聲疾呼,每個人都有責任鍛煉身體,強健體魄,以便有能力承擔生活重任,提高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他們從學校入手,通過教育影響和改變社會對體育的認識。在他們的努力下,美國人的觀念開始發生變化。人們逐漸意識到,體育在塑造性格、提升境界、凈化靈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力量,并由此確立了至今長盛不衰的體育生活觀。
體育塑造“完整的人”
另一個因素在于美國頂尖大學對于體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特殊作用的認識與理解。那些富有遠見的校長認為,頂尖大學如果要培養未來美國和全球的領導者,就絕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考試成績高、學術潛力大的學生身上,而要培養能夠面對、分析、駕馭、處理復雜資訊和艱難局面的“完整的人”。一個整天沉湎于書本的柔弱嬌嫩的書呆子是不可能有能力應付真實世界里瞬息萬變的種種挑戰的。在某種程度上,對于政治(特別是國際政治)和商業來說,野性、精明、堅毅以及對人性的洞察等品性也許比對學術的興趣重要得多。1960年,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本德在他離任前的一份長篇報告中宣稱,一個完全由學術成績頂尖學生組成的群體是不健康的,它不利于學生個體充分、全面的發展。這一觀點深刻地影響了此后哈佛和其他頂尖大學的招生培養政策。
實際上,美國頂尖大學對體育的偏愛可以追溯到盎格魯·撒克遜精英文化的母體——英國。19世紀末,當鉆石大亨塞西爾·羅德在牛津大學確立著名的“羅德獎學金”選拔標準時,曾明確表示他不想要“書蟲”,而要有能力的“對有男人味的戶外運動有所愛好并表現不凡”、同時還要有點“殘暴”的學者。為了確保實現這一要求,他甚至為陽剛運動設置了具體的權重(20%),并將其提高到和學業同等重要的地位。
大學對體育的認識受到用人機構選擇員工的直接影響——它們對體育特長生情有獨鐘。例如,招聘哈佛畢業生的用人單位認為,所有能被哈佛錄取的學生都是足夠聰明的。在這種情況下,體育隊或其他學生團體的領袖將更被看重,因為擔任領袖的經歷使他們比平均成績優異的學生更可能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取得成功。更極端的例子是,華爾街一家咨詢公司招聘畢業生的對象居然只瞄準所有大學運動隊的隊長。因為他們發現,與高分學生相比,這些學生所具有的堅毅、時間管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素質使他們更適合在商界立足。當然,還有一些校隊隊員在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職業賽場,逐步成長為獲得巨大成功的職業選手。比如,全美歷史上最著名的高爾夫球員老虎伍茲就是從斯坦福大學高爾夫球隊走上職業生涯的。
到底大學和用人單位看重了體育在促進學生成長中的哪些作用呢?
首要的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意志。運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在激烈的對抗和競爭中,面對落后和不利局面調整心態、沉著應對、快速決定并重拾活力的經驗。運動還可以幫助學生習慣于接受有悖于自己意愿的事實——不可能所有的比賽都能贏,他們可以輸掉比賽,但不可以被擊垮。
其次是遵守規則的意識。所有的體育比賽都有明確公平的規則,參與者必須在規則范圍內行動,違反規則將受到懲罰。一次比賽就會使學生深刻理解規則和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這些經歷在學生心靈中所產生的影響要遠比課堂上老師的說教大得多。
第三是團隊合作的精神。特別是在群體比賽項目中,雖然個人能力很重要,但決定最終勝利的,往往是團隊的共同努力。學生將從親身經歷中明白,勝利屬于整個團隊而不是個人。這就要求運動員具有自我奉獻的精神,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共同承擔失敗的責任,而不是推卸責任。
第四是體育賦予人的靈魂以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從最一般的意義上體現人類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賽場上,運動員必須竭盡全力去挑戰自我,發展和利用自己的潛能,力盡所能達到最高境界。
這些品質在學生的未來生活和職業發展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應當將這些寶貴的價值注入所有學生的靈魂中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