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府“埋單”,按照訂單培養、定向培養、按需培養原則,上海在全國率先試點招錄和培養“120”急救專科醫生。今年首批招錄、培養70名定向“臨床醫學院前急救三年制專業專科生”,并由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負責承擔相關任務。上海市衛生計生委負責人表示,此舉旨在探索解決國內目前院前急救醫生緊缺的現狀。
“120”是老百姓的救命鈴,救護車是城市的生命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上海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快速推進和發展。尤其是十一五以來,全市急救站點從58個增加至116個,平均每2個街道(鄉鎮)就擁有一個急救站點;救護車從原來的240輛增加至目前的616輛,增長157%;平均每4萬人配置一輛救護車,略高于5萬人一輛的國家標準,基本建立了覆蓋全市的院前急救服務體系。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及急救服務量的迅速增長,本市院前急救服務供需存在一定矛盾。一方面是城市人口增長過快,2012年底,上海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380萬,同時上海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67.32萬人,占總人口的25.7%,老人看病用車占用資源大,老年人口占到了急救服務對象的60%以上。近10年來,全市急救業務量每年增幅都超過10%,2012年達59.5萬車次,創歷史新高,位居國內各大城市之首。另一方面,急救醫師的收入待遇普遍不高、職業發展空間局限,原有的急救醫師隊伍也出現人才流失的不穩定現象,造成急救醫師缺口較大,嚴重制約急救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該專業首批臨床醫學(院前急救)專業采用按需培養的模式,由市醫療急救中心和各區、縣衛生局(醫療急救中心)提供需求數,招錄學生采用定向培養、入學簽約的培養模式,即考生須在錄取后簽訂委托培養意向書,考生根據《臨床醫學(院前急救)專業簽約意向表》可與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或考生戶籍所在區、縣的衛生局(醫療急救中心)簽訂委托培養協議書。簽約的學生在培養期間免學費、書本費和住宿費,培養經費由市、區財政衛生經費統籌。學生畢業后經本市統一考核獲得上崗資格證后,可持證上崗,擔任上海市級和各區縣120急救機構院前醫療急救隨車醫生。
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負責人介紹說,該校已制定了嚴格的培訓大綱和科目,力求通過三年教育與培訓,使每一位學生能具備扎實的臨床醫學理論知識、較強的現場緊急醫療救治技能、突發事件緊急救援處理能力,成為能夠現場評估和緊急救治、維持和監測生命體征、快速并安全轉送被救治者的院前醫療急救隨車醫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