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海市舉行了“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推進會。未來,上海高校將“內”“外”兼修,加強與政府、企業之間的協同創新,改革高校師資隊伍的評估機制,促進協同創新能力的提升。
加強與政府和企業的深度協同
在此次會議上,上海市教委與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及上海市張江高新區管委會等三家單位分別交換了合作協議。至此,上海高校將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的聯動,搭建深度協同創新平臺。
據了解,上海市教委與科委達成協議,將共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建設,服務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據悉,上海市教委計劃于2012-2015年期間每年投入2億元支持建設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以協同創新推進“2011計劃”。
同時,上海將通過市經信委支持企業、市教委同步支持高校的方式,形成重點項目聯合支持機制;并繞高端智能裝備、軟件和集成電路、生物和醫療器械、節能環保和新材料等產業方向,組織企業同高校知識服務平臺開展專題對接;此外,市教委還鼓勵高校融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
另一方面,上海市教委與張江管委會交換合作框架協議,將借助國家自主示范園區的建設,為高校和企業協同合作搭好平臺。比如,通過共建張江高校協同創新研究院,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通過將高等學校納入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單位,推進促進創新政策的先行先試、推進人才試驗區建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據市教委主任蘇明表示,上海高校已與上海商飛、上海電氣、上海創意產業集聚區進行密切合作,聯合培育了民用航空復合材料協同創新中心、能源裝備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和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等區域協同創新中心。
改革經費投入與績效評估機制
據悉,“2011計劃”是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表示,除了加強高校與政府、企業部門聯動外,市教委將變革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績效評估獎勵方式,改變經費投入方式,增強高校協同創新能力建設。
據了解,目前上海高校經費支出中,日常經費占總經費的30%,專項經費占70%。在“2011計劃”的引導下,日常經費所占比重將會得到加強,專項經費所占比重則將會減弱至40%左右,以全面推進高校在科研、學術、管理等當面的創新能力建設。
另據透露,上海將實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為權益獎勵制度,按照科技成果技術水平的不同等級,給予職務發明者(即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20%-30%的獎勵比例;同時,把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股權激勵納入《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實施細則》規定的試點范圍和要求進行管理。
此外,目前上海已有34個A類學科、132個B類學科。對于A類學科,自然科學類每科每年將有1000萬元的支持,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類每年有500萬元支持;對于B類學科,自然科學類的將有200萬元的支持,社會科學類及管理類的每年有100萬元支持。
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本次會議上表示,上海在“2011計劃”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希望各高校要把握契機,苦練內功,增強實力,推進高校的協同創新能力的建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