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四月一日,許多美國學生都緊張得要死,尤其那些"拔尖"的優等生,更是坐立不安。
這并非因為愚人節,而是由于常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應該在這一天寄到。
常春藤盟校的考試不像一般的考試,只要對照公布的標準答案,就知道自己得幾分。常春藤盟校的錄取標準沒人能摸得清。有人猜成績好、體育又特別棒的學生必定會被錄取。但是有兄弟二人,他們同樣是史戴文森高中的頂尖學生,取得了同樣的分數,又同樣是校游泳隊的隊長,前一年哥哥進了哈佛,后一年弟弟卻沒進。據說原因是前一年有了哥哥就夠了,后一游泳隊不需要新秀了。
若說以學校成績為準,也不見得!因為美國高中為了"護送"學生進大學,分數多半給的高,九十五分以上是很平常的分數。
常春藤盟校當然知道這種情況,所以他們早有備案:某校來的減三分,某校來的可以照實計算,某校來的可能又減十分。好比大減價的商家,買家事先知道賣家已經加了價,買家看折扣時,便偷偷有個"算計".
但是他們怎么算也算不到全國,所以一些小地方小學校的好學生就占了便宜--平均九十八分,又是第一名,于是被錄取。
他們這樣做也有目的,就是為學校注入偏遠地區的"新血液",并減少城鄉差距。希望因此,使那些小地方的人增加自信,讓他們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同樣的道理,一個貧民區的黑人和富人區的白人,成績一樣,課外的表現也差不多,如果二選一,常春藤盟校八成錄取那個黑人。而且因為他窮,非但給他全額獎學金,還另加生活補貼。
問題是,中國人怎么辦?也加分嗎?
對不起!東方面孔已經塞滿校園,能不減分就不錯了。所以有傳言,碰到亞裔,先扣三分,目的是維持種族平衡。
他們當然要維持平衡。多民族的國家,未來不能只由一個種族治理。更重要的是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學校,他們有個潛在的理想,就是培育出最能影響世界的人才。
所以,如果你是阿拉伯的王子、英國皇室的貴胄、政府高官的公子,都是首選。尤其阿拉伯的王子,幾乎根本不必看成績,一見出身,已經雀屏中選了。
當然,大部分學生還是一般人。一般人跟一般人爭,除了比成績,只好使自己變得"不一般".
于是你會發現,美國有專門為高中生進行"包裝"的行業。要進藝術系嗎?為你租場地,印請帖,開畫展。要顯示音樂天分嗎?為你租音樂廳,印海報,寫評論。要寫申請大學的論文嗎?為你找專家代筆,寫的文情并茂。
因為海外學生能加分,就有"包裝公司"教人"出去"一段時間,怎么換個身份申請。
有些家長和老師,讓孩子參加各種比賽,甚至幫著搜集資料,寫論文。這招還真管用,因為在歷屆"英特爾科學獎"(號稱美國高中生的諾貝爾獎)得獎的學生,多半會被哈佛錄取。
不過,也別把常春藤盟校看扁了,你有"作手",他們就有"鷹眼".據哈佛大學入學部的人在新生家長會上說,為了過濾申請書,透視其中的"學問",哈佛特意多聘了三十位專家。
你的論文寫的很棒,好,他們立刻調出你的SAT(學術能力評估考試)作文的卷子來對照。你參加了一堆"科學營""天才營",也好,但請你看看,來申請的人參加了多少營?放在這一群頂級的優秀的學生里,那能算什么?
有一天我跟兒子聊天,談到"不知哈佛是怎么挑學生的".兒子一笑,說他也弄不清。只知道當年學校看上他在高中為宣傳環保拍的短片,為學校排練的歌劇作的曲,又看到他用中文發表的文章。結果他雖然沒修一科AP(高中修的大學課程),也不見得在校是前三名,卻被錄取了。
"妙的是,他們看上我的,正是我今天在做的事,是我從小就喜歡的。你們不準我去拍短片,還怨過我花太多時間在歌劇上。但是一直到今天,我還在拍片,還在籌辦演出,還在當雜志主編,也還在作曲。"我的兒子笑笑,"可見,哈佛很會看,不看你"作"出來的,而是看你未來能做什么。"
中國姑娘彭丹,考上了英國牛津大學的博士,但是她卻在參加面試時同導師阿加爾教授激烈的辯論起來。
教授很生氣,整個走廊都能聽到他們的爭吵聲。但是,沒想到的是,秘書在宣讀錄取名單時卻讀到了"中國的彭丹小姐".阿加爾教授站了起來,當著眾人的面對她說:"你看,我的孩子,你罵了我兩個小時,但我還是決定要你。因為,我要你盡情地在我的支持下反對我的理論,如果事實證明的是錯的,我將十分高興。如果你是對的,我將更加高興。我希望我去世時,你能成為比我更好的心理學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