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報道說:北京托福考試遭遇“寒冬”。2003年全年報考托福總數僅1萬人,跌至開考以來谷底。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留學美國增長速度放緩,2001--2002年間留學生人數從59939人增加至63211,增幅為5.5%,2002--2003年,在美國留學總人數為64757,較上年僅增長2%。而另一個不幸的消息是美大使館高達60%的拒簽率。面對種種不幸,有人預言:以“拿獎學金留學美國”為時代特征的留學熱潮正逐漸走向沒落。
近日,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徐小平接受時訊記者獨家采訪時明確表示,去美國留學的真正浪潮還沒有開始。他預測在未來三年、五年之內美國留學將會達到一個頂峰,達到7、8萬,甚至十幾萬。
徐小平呼吁輿論和社會不要誤解美國留學,目前出現的現象都是暫時現象。美國留學永遠是中國留學生最好的選擇,最大的出口和最佳的投資。假如你要留學的話,第一選擇就是美國。
“與其說是美國的留學霸主地位受到挑戰,不如說世界各國正在模仿美國開放的留學政策,向中國大學生敞開大門。”徐小平認為托福報名遭遇寒冬并不意味著赴美人數下降,中國人需要去美國留學。
為什么說美國還是留學的首選呢?徐小平認為有三大理由:第一,美國一個國家的大學數量超過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的總和。加拿大不到一百所,澳大利亞四五十所,英國也就幾百所。第二,其他國家除了加拿大、英國設有少量的獎學金,很多國家基本上不存在獎學金。所以當所有的國家把教育出口當作商品出口中國的時候,美國歷來是把他的教育當作一種機會展示給中國學生,是你有能力來競爭這種機會,而不是我要賣我的教育。第三,美國的留學政策與其他國家是完全不一樣的。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國家,美國的立國之本就是吸引新移民。
“中國留學生早已經是去美國留學人數中最多的一個群體。”徐小平說,“中國人需要去美國留學,而美國也離不開中國留學生。首先從大戰略的角度,美國人需要更多的中國青年去了解美國,理解他的行為、他的生活方式。其次,美國的經濟、技術、科學領域也離不開中國留學生。此外,美國實際上是用獎學金購買優秀的人才,為他們做實驗,做科研,做助手等等。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最后一點,留學生去美國必定給當地的經濟帶來好處,拉動消費。”
關于最新報考托福人數大幅下降的原因,徐小平認為就是下降50%也不足為怪,他分析說,實際上,每年1月份都是考托的低谷。很簡單,因為1月份考的托福成績,當年不能用,必須是一年半以后才能用,所以1月份考的托福只能用一年,而不能用兩年,這是托福下降的一個原因。此外,過去考托福的人中,有一些人是拿了托福成績去了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別的國家。現在只是去美國才考托福,去其他國家只考雅思就行了。
“也就是說過去的學生出國是一條路走到黑,出國之路是一條羊腸小道,而走通這條羊腸小道惟一靠的是托福,而現在,出國變成了一條高速公路,四五條車道并行,托福只是其中一條。”因此,徐小平認為考福人數下降只是說明中國人出國的選擇多了,并不能說明美國留學的溫度下降。
在徐小平看來,即將到來的留學美國高潮將以獎學金留學生和自費研究生、本科生為特征。
徐小平是做簽證咨詢的,他清楚地記得1995年的時候,自費三千美金去美國讀書都會被拒簽,因為那個時候中國學生拿不出三千美金來。但是從1997、1998年開始,有個學生,花三萬八千美金去著名的賓州大學,就通過了。這就是美國簽證的變化。80年代留學生是以公派和學語言為主的學生,徐小平形容自費語言學生不少是“爛”學生,“他們的教育素質是最低的,學習目的最具有欺騙性。他們留學目的不是去學習而是去打工,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留學垃圾。”正如《北京人在紐約》中描述的那幫人都是讀語言的學生,去了美國以后不讀語言,在那開餐館,勾心斗角。于是在80年代后期自費去美國讀語言學校被徹底杜絕。90年代開始,拿獎學金去美國成了一個必須,沒有獎學金去不了美國,自費去美國要讀什么專業基本上不可能。
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中國人自費去美國留學主要是讀MBA、法律、文科,之后逐漸成為一個主流,也就是說現在去美國留學,自費留學生獲得和獎學金留學生一樣平等的地位。
徐小平說,目前,留學美國處在一個“9*11”事件后的“感冒”狀態。但這不是癌癥,不是肺結核,僅僅就是“感冒”,美國會迅速的改變這個狀況。美國《華爾街日報》、《美聯時報》已經開始對美國的簽證政策進行攻擊。徐小平相信美國會迅速調整其簽證政策,還會一如既往地嚴格,但是也會一如既往地開放,會重新給中國學生一種安全感、可靠感和信心。
有人認為報考托福人數的下降還有一個原因,即如今“海歸”派已經不再吃香,“海歸”派貶值了。談到這個問題,徐小平認為目前輿論存在誤區。
“過去留學的黃金期,只要通過拼命的努力,就能拿到獎學金出國。但是現在出國變得不需要努力也能出去,而且可選擇的途徑多了。”徐小平說,“你高中畢業,或者是本科畢業,只要有錢,雅思考個6.5分,除了美國所有的國家幾乎都會給你一個好學校的碩士學位。也就是說出國拿碩士學位的含金量要比在國內拿碩士學位高,但是難度卻遠遠低多了。
在徐小平看來,目前自費出國留學成了一個必需品和投資,看重的是隨之而來的經濟回報。海歸貶值是中國人才市場的理性表現,是值得推崇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留學的貶值。徐小平說,“留學生多了,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留學生群體里出現了沒有學到真才實學的人,這很正常。況且,留學生回國也并非遍地是黃金、回來了就能揀到金子。留學生回國的價值在于自我的成熟,在于能否接受市場的挑戰。”
作為留學的倡導者,徐小平強調說,全民留學時代才剛剛開始。這個浪潮,會徹底改變中國的教育狀況,也會徹底的改變中國的社會面貌。
Q&A
問:這個觀點和你以前的一個觀點好像相悖。你以前曾經說過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出國,學先進的東西不一定非要出國。
徐小平:我的意思是“不出國也能成功,出國不一定成功”。但是,留學能改變一個人,這是事實。我反對的是出國集體無意識、盲目留學。呼吁的是留學價值的最大化。另外我支持留學的中國機會論。為了中國的機會和成功,要留學。既然經濟環球化,我們就必須知道環球規則。怎么才能知道環球規則,出國留學。
問:現在興起來的東南亞留學,你認為它會對留學美國形成沖擊嗎?
徐小平:東南亞國家的西方化程度比中國高,英語普及程度比中國高。東南亞留學是尾隨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之后興起的。但往往去這些國家留學的還得轉學到澳大利亞、新西蘭。
不過,去東南亞留學也是一個選擇,很好的選擇。據說,在馬來西亞學習,學費,生活費,包括住宿,揮霍一點的上五萬,普通一點的三萬四萬,很便宜的。
但去東南亞國家留學永遠不會對去美國留學造成沖擊。因為優秀的人,有資格有能力去美國留學的人,有愿望去美國留學的人,永遠會超過美國的能接受的人數。東南亞留學也只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可以選擇的留學通道。但是,如果你能去留學,就一定要去美國。留學美國永遠是中國留學生最好的選擇,最大的出口和最佳的投資。
問:就目前狀況,你對去美國留學有什么建議?
徐小平:目前選擇去美國留學的一種是傳統北大清華這些優秀學校的優秀本科生,去美國拿獎學金讀名校,做助教;另一種人是真正有錢而且英語優良的本科生,他們從小就是托福產物,在父母眼里,他們生來就是要出國留學的,而且父母有錢,攢錢攢了十幾年了,然后送他們出國。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是一個國內不錯學校的畢業生,把托福,GRE一考,美國留學是最佳選擇;如果你是一個高中生,有好的托福成績,并且有足夠的金錢,這個“足夠”是指在未來三五年內有一個存折擺在那,證明你家里有一百萬元以上的資產,那么去美國也沒有問題。
當然,美國留學永遠有風險,而這個風險就是拒簽----簽證耽誤你一分鐘,可能就耽誤你留學一年。但是留學改變命運,如果今年出不去,在國內再工作一年,這應該也是一種福分,而不是災難。留學不要盲目,要有計劃,有準備,也要有風險管理意識。
托福考試遭遇寒冬
今年托福考試在京遭遇“寒冬”,報考人數銳減。據了解,11月份考試成為托福在京開考以來人數最少的谷底,能容納1000名考生的北大、清華考點,只有百十來人參加考試,而去年同期考試人數都接近800。開考時間最長的北外考點也僅有200多名考生。往年這個時期,明年5月份的考試名額早已被搶光,而現在你登錄托福的報名網站,明年1月的考試仍有上千名額。據了解,托福最風光的年代,一年的考生總數超過10萬人。那種為了拿到一張考試報名表,考托一族經常是求爺爺告奶奶,不惜動用一切社會關系的情況已成往事。據各大考點估算,今年北京托福考生比往年下降了多一半,加上1月份的考生數,今年四次托福考試的總人數在萬名左右,而往年的總人數接近3萬人。(史淑梅 實習生 李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