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語文作文都會成為社會熱點。因為作文考查的不僅是考生們的文字功底,還有思想的廣度與思辨的深度。綜觀7日各地的作文題,在引領青年學生關注社會、抒發真情上,有著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突出思辨成趨勢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說,這幾年全國的語文作文題目,普遍由散文化向思辨化轉變。“這其實也是語文教育改革的一個趨勢,愈加注重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為了賣弄文采而寫作。以上海卷為例,你可以談出哪些問題更重要,比如,究竟是讀書重要還是做人重要,是賺錢重要還是信用和良心重要。”無論是北京卷的“愛迪生如何看手機”,還是遼寧卷的“沙子與珍珠”,福建卷的“根據顧城的作品《憂天》寫作”,綜觀各地作文題,幾乎不見命題作文的蹤影,多以材料作文為主。黃玉峰說,材料作文越來越多,有命題人“防止考前押題”的考量。
網民自評好題目
有意思的是,新浪網昨天開始了萬人大調查,征求對各地的作文題“民意”。截至7日晚10時——
■ 列“最奇葩題”前三名的分別是江蘇題《探險者與蝴蝶》、北京題、安徽題《為什么能或不能這樣》。
■ 列“最給力題”前三名的分別是江蘇題、安徽題和北京題。
■ 列“最好寫作文題”前三名的是全國卷《同學關系》、新課標卷《經驗與勇氣》、上海卷《更重要的事》。
■ 列“最寓意深遠作文題”前三名的,則是江蘇卷、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圓》、安徽卷。
與此同時,網絡上對有些作文題的詬病也不少。江蘇卷提供的材料說:“一群探險者去山洞探險,進入后點燃蠟燭,發現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過了一段時間,探險者們再次進入,卻發現蝴蝶飛到山洞深處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說,出題者可能只是為了通過這個故事表達“黑暗中的美麗”之類的寓意,但從自然規律來看,這道題就是胡說八道,黑到要點蠟燭的山洞,根本不可能會有蝴蝶。
作文要有適切性
華東師大語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明潔從“知情意”三個方面對作文題作了點評。在她看來,上海的《更重要的事》、重慶的《大豆的命運》、天津的《____而知之》、北京的《愛迪生如何看手機》、浙江卷的《三句話看青春》,都屬于上品之題。
而有些題目適切性上差了一些。比如,《學生有三怕》,給的提示是“在中學時代學生對奧數、英文、周樹人有三怕,請你對此闡述自己的看法。”如果有的學生什么都不怕,怎么寫?不是逼著他們說假話嗎?還有《沙子與珍珠》這道題,就比較老套,材料中設問的是“非得成為珍珠才會被人承認和尊重嗎”,但給的暗示卻是做人應該成為一顆珍珠。這樣的價值判斷是值得商榷的,難道做一粒普通的沙子,就沒有前途和意義了嗎?這叫絕大多數普通人情何以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