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6月6日消息:基于上海七區的城市教育容納度調研顯示:到2015年,上海常住居民和外來人口相加,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學生將達212萬,按通行的班級人數配置,尚缺約2萬個班級。記者昨天獲悉,上海師大已牽頭完成相關調研,形成6.8萬字的《上海民工子女教育藍皮書》,今天將在第六屆全國民工子女教育研討會上發表。
相關聯接:上海民工子女教育藍皮書:子女義務教育全實現
相關聯接:上海民工子女教育藍皮書:教育資源緊缺或成常態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是一個具有時代性的中國式問題,經歷了由排斥到接納、由歧視到公平、由無序到規范的發展過程。近年來,上海解決了外來務工者隨遷子女全面接受義務教育的難題,并積極探索隨遷子女初中后在滬接受職業教育的新途徑。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海師大陶行知研究中心主任、校黨委書記陸建非組織了這次調研。他們發現,滬籍家長對隨遷子女來滬就讀接納度較高。
但據測算,全國各地農村勞力向上海轉移的人數在相當長時期內仍將有增無減,上海教育資源緊缺狀況也將在相當長時期內成為常態。兩年后,上海全城學前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將達57.4萬人,小學階段適齡兒童和少年將達93.4萬人,如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絕大部分在滬就讀初中,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將達61.2萬多人。這樣,學前教育階段以每班30人為計,需配置19150個班級,目前尚缺9300多個班級;小學階段以每班40人為計,需配置班級約23330個,即使以每班50人為計,也需18670個班級,目前缺口分別達8100個或4660個班;初中階段則約需13600個班級,缺口將達3100多個班級。
專家認為,今天來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育水平,在相當大程度上就是明天上海居民素質的預期水平。而當前,眾多以務工者隨遷子女為主的學校,師資在年齡特征、戶籍來源、學歷水平等方面均表現出結構性不合理。調研表明,其非滬籍教師比例達80%到90%;教師以大專生為主,還有部分中專或高中生;已退休或臨近退休教師和剛畢業的年輕教師比例均偏高。
調研中,當前隨遷子女“家校協同教育”也是一大難點,子女及家長的融合教育應同步加強。非滬籍學生家長中,來滬居住時間5年以內的占28.3%,5至10年的占44.7%,10至15年的占19.1%;有2個孩子的家庭占55.8%,有3個或以上孩子的家庭占16.3%。家長擁有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比例高達68.1%,23%的家長每周對孩子家庭作業輔導的次數只有1到2天,10.3%的家長從不輔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