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
小侄女莉莉在中國外婆身邊長到兩歲時,其母一來思女心切,二來想讓莉莉早些接受美式教育。今年2月,讓外婆把侄女從中國的江南城市帶到了妹妹家所在的美國北部芝加哥。
在中國國內時,為了節省電費,即使冬天,家父也不開空調。非但不開空調,還經常開著窗戶,說是空氣新鮮,弄得屋里與戶外一樣冷。兩歲的莉莉整天穿著厚棉衣跑來跑去,卻從來沒有感冒過。到了芝加哥后,妹妹家整天開著空調,四季恒溫如春。一出室外,有“風城”之稱的芝加哥在陽春三月仍是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無車寸步難行的美國出門便意味坐車。從家門到停車場幾十米的距離是唯一接觸戶外的空間。可就是這幾十米一兩分鐘,莉莉卻立即得了從未得過的感冒,發起燒來。
妹妹帶莉莉去附近的診所看病。診所的大廳里貼著醫生們的相片,并附有簡介,各種膚色的人種都有。患者可依自己的喜好挑選給自己看病的醫生,也可以中途換醫生。患者的意見直接影響對醫生的評價。妹妹選了一位金發的中年女醫生,給莉莉看了,說需要打針。正發愁萬一莉莉大哭大嚷的話怎么對付,只見女醫生在莉莉手臂上畫了一只小白兔。一邊指點著白兔,一邊輕聲細語地跟莉莉說話。莉莉雖然聽不懂英語,卻有趣地看著小白兔。女醫生的纖纖玉手順勢指著白免的頭、腳,指到心臟部位時出其不意地一針扎了下去。另一只手還指著耳朵。莉莉愣在那里一時反映不過來。待到手臂出現疼痛感時,裂開小嘴剛要叫喚,醫生已打完針拔出了針頭。同時溫言婉語地又是幾句英語,最后問一聲:Ok?莉莉張開的嘴又閉上了。
面對醫生始終臉帶微笑,一系列輕柔如行云流水的動作,周圍的人均為之傾倒。莉莉,平時玩起來風風火火象哪吒似的,這次回到家后,學著剛才那女醫生的模樣輕手輕腳地挽起外婆的袖子,稚嫩的臉一邊漾著微笑,一邊用嫩嫩的小手指在外婆的手臂上畫圈,還輕輕地問著:Ok?Ok?
莉莉雖然聽不懂女醫生的英語,但從她那里學會了與人交流的真諦:看著對方的眼睛,臉帶笑容,語氣平和,注意對方的反應,不時詢問對方的意見。
慈善醫院
不知是水土不服還是什么東西過敏,母親臉上發出了紅斑。妹妹建議去醫院,可母親出國時未參加旅行保險;在美國是探親身份,不能加入當地的醫療保險。沒有保險的美國醫療費驚人高昂,在西方國家中也名列前茅。母親本想忍著算了。但第二天紅斑遍及全身,奇癢難忍。
妹妹打聽到有一所專門接納非納稅者的醫院。無收入就無從納稅,也無錢繳納保險費。非納稅者即無收入或低收入的窮人。母親像得到了救星。前往醫院后,護士先讓她填一張表格,包括姓名、住址、收入、納稅額。填完交上去后排隊等醫生檢查與其它醫院沒什么區別。醫生診視后開了一大包藥。診療費加藥費總共只交了幾塊美金。回家服了藥,兩三天后紅斑就完全消失了。
母親禁不住感慨。即使在國內,單掛號費也與這差不多。母親在國內是退休職工,以前的工作單位現已不復存在。所花醫藥費需自己先付,事后報銷一部分,年間醫藥費還有限額。本來為了省卻旅行保險費,一直祈禱上天保佑不要在探親期間生病,現在母親甚至慶幸在美國得病了。聽說另有一位從中國來探親的人不幸遇上了交通事故,需要截肢。也是在這所醫院接受了手術,費用僅幾十美元。
同時讓母親感慨的還有對人的信任與尊重。醫院里沒人對她填的表提出任何疑問,也沒讓她出示任何證件以證明所填是否事實。那么如果有錢人填個假名字,謊報自己的收入是否也可以得到免費或廉價治療?看來似乎只要你肯那樣填,就可能得到那樣的待遇。但有錢人羞于也不屑于那樣做。錢是做什么用的?錢會帶來相應的地位與身份。有了錢還為省錢而撒謊,恰恰是自己放棄有錢人的身份與地位,也喪失做人的尊嚴。
窮人同樣擁有人的尊嚴。慈善醫院的醫生護士尊重并認真對待每一個前來就診的患者,盡管他們沒有帶來經濟效益,盡管這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資本主義社會;盡管這里充滿弱肉強食的激烈競爭,弱者還是能得到保護。人權得到基本保障。不會發生患者因付不起醫藥費而被拒之門外,或不等痊愈逃離醫院的情況。
不過,免費的午餐不是頓頓都有。牙痛不是病,看牙醫不能用保險。不久母親的牙痛又復發了,嘴巴腫得鼓起來,痛得要命。只能老老實實去醫院拔了,這一拔就是一百多美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