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從教學的體制上看,基本上有三類: 大學(四年大學學制以及研究生院,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文理學院(四年大學學制,只授學士學位)和社區教育學院(兩年制,授結業證書或轉學的副學士學位)。
其中文理學院的教育方式被稱為“博雅教育”,以本科教育為主,注重全面綜合教育。大多數文理學院僅專心于本科四年教育,具有師資水平高、課堂容量小、課程靈活而廣博的特點。文理學院以歷史傳統悠久,學風淳樸嚴謹,教學環境質量一流而盛譽美國。文理學院的學生在接受了四年高質量的通才教育后,或進入社會工作,或進一步進入研究生院深造,都相當受歡迎。
在大部分美國人心目中,文理學院往往代表著高貴、經典、優質的本科教育。許多文理學院的學術聲譽往往不亞于哈佛耶魯等名校,因而成為很多美國貴族教育子女的首選。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宋氏三姐妹、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美國華人勞工部長趙曉嵐、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以及優質偶像王力宏都畢業于美國的文理學院。
文理學院歷史
文理學院(liberalartscollege)是美國高等教育的先驅。1636年誕生的哈佛學院最初就是模仿英國劍橋大學的伊曼紐爾學院(EmmanuelCollege)建立的一所文理學院,后來它不僅成為美國800多所獨立文理學院或大學中的文理學院的先驅,還間接地成為許多技術性學院(technicalschool)和專業學院(professionalschool)的先驅。自哈佛學院誕生至19世紀中葉近兩百年的時間里,文理學院在美國高等教育領域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文理學院特色
選擇文理學院還是綜合性大學是困擾留學生的一大問題,Zinch建議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在深入了解美國大學教育制度的情況下進行選擇。
文理學院的獨特優勢
以本科教育為主要任務。中國學生不熟悉文理學院,很大程度上是源于LAC只提供本科教育。但這有利于它將最大的精力花在本科上,文理學院被認為是美國“本科教育的最好典范”。LAC的理念是通才教育和素質培養,而不是職業訓練。學校要求學生接受各個方面的教育,注重思維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師生比低。前50所文理學院的學校規模一般在2000人左右,師生比在1∶13到1∶6之間。與大學和社區學院相比,文理學院的平均課堂規模更小。這使學生與教師的接觸和交流更多,得到的關注也更多。教授可以集中精力進行教學,師生互動頻繁,加之很多學校開設研究類課程,因此學生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教授和研究活動。對未來研究生的申請有利。同時學生在生活上也比較容易融入美國的文化。
獎學金豐厚。如果申請者在選學校時把獎學金放在第一位,那么LAC的機會要比university多,而且競爭也沒有university激烈。如果一個排名比較靠后的LAC給你全獎,你是否會去呢?可能會有人擔心這個學校的教學質量,或其它如何如何,其實這種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要知道,能發放獎學金給你的學校就一定是好學校,只有好的學校才可能得到政府及社會的捐贈。
大部分學校有各種海外學習課程合作課程,給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比如HaverfordCollege和著名的加州理工大學有3+2合作項目。在Haverford學習三年后,繼續到加州理工大學學習兩年,可以獲得雙學位。此外,很多文理學院會結成聯盟的形式,比如著名的Swarthmore,Haverford和BrynMawr組成的Tri-CollegeCommunity,學生可以自由選課,共用資源。類似的聯盟還有加州五校聯盟(FiveCollegeConsortium)。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在不同的學校自由選課,即擴充了知識面,又獲得了多種學習體驗。
強調學習的個性化。很多學校會設置完全開放的專業選擇,學生依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個性化定制專業。學校鼓勵學生修雙學位甚至多學位。因此,相比于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獲得的是某一專業領域的知識,文理學院強調的是可轉化的技能,也就是書面和口頭交流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工作適應力等可以應用于各個領域里的基本能力。
文理學院校友聯系緊密,在實習以及就業機會上也有很大優勢。所以學生畢業以后可以適應研究院或者多方面的工作。
文理學院的劣勢
在專業設置方面,LAC的專業劃分沒有university細致,很多學校都不提供工程,醫學等職業性較強的專業。
文理學院多為私立,學費與哈佛耶魯等私立綜合性大學類似,都比公立大學如UCB昂貴。
受國內宣傳的影響,文理學院在中國的知名度不高,所以就導致很多公司和企業不一定接受此類學校畢業的學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