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季,各大高校喜迎“小鮮肉”。與以往由家長們組成千軍萬馬的送學大軍情況不同,今年在大連工業大學新生報到隊伍中涌現出大量三五結群自行前來的同學,不但給家里省了錢,更是給家長省了心。
楊柳榮和楊洋都是甘肅天水人,兩人同時考入大連工業大學,分在不同專業,以前從未謀面,此次卻·相約一起從西北遠赴東北;儲科報到時從安徽飛往大連,到機場迎接他的是班級同學冷學寶,這是二人第一次見面;王東平家住遼寧丹東,馮已壘家住錦州,二人同宿舍卻不同班,報到時,早一天到達的王東平像老朋友一樣帶著次日前來的馮已壘順利完成了所有手續……這樣的例子在大連工業大學今年的新生報到過程中舉不勝舉,是什么原因把這些本該彼此陌生的新同學變成了老朋友?原來,學校今年在招生和迎新工作中采用了自行開發的一款校園APP——“大學印象”,新生接到入學通知書后只要進入該平臺,就能把班級歸屬、宿舍分配、學校安排等信息一網打盡,而且可以和同學、室友、老師聊天,把熟悉學校、適應人際的過程大大前置,報到的時候可以約著聊熟的同學一起組團行動,不但減少了送學成本,更是把入學過程變得充滿溫暖和樂趣,大大縮短了對大學生活的適應過程。劉曉杰同學表示:“我是自己來到學校報到的,因為之前就在‘大學印象’中了解了所有相關程序,而且還可以和同學聊天,大家變的更熟悉。通過它,我還了解了學校社團、學生會等信息,這對新生很實用。”唐瑭同學也表示:“因為可以提前聯系室友,完全消除了陌生感,我們的宿舍關系很融洽,感覺就像和網友見面一樣。”除了提前建立人際交往外,還有不少同學利用軟件和學長或老師交流,提前了解大學生活和專業知識。
目前,大連工業大學新生在“大學印象”的注冊率達到九成以上,不到一個月時間,新生發帖量逾1500條。該軟件具備資訊、通知、社交、服務、互動等功能,將成為同學們未來大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學校的學生管理部門負責人員表示,通過平臺提供的大數據,還能幫助學校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服務等工作 。
據了解,大連工業大學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注重采用“互聯網思維”,從2014年就開始探索研發網絡管理平臺,經過長期摸索和經驗總結,最終摒棄了社會公司開發和傳統管理思維方式,而是采用學生團隊自主研發,從學生的用戶體驗出發,在功能上突破了一般平臺信息單向發布的局限,重點打造了社群和圈子板塊,讓學生成為平臺信息發布主體,形成了良好的線上交互體系,逐步開創出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的新格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