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學、注意力不集中,每次新學期開學,都會有一些學生患上“開學焦慮癥”。然而,焦慮的不只是孩子,最近不少家長反映,孩子開學后,他們也變得心神不寧:孩子生活習慣差,會不會又忘喝水了?他不合群,跟同學產生矛盾了咋辦?事無巨細地擔憂,讓家長感到壓力山大。對此,心理專家表示,有這些癥狀的家長可能是過于緊張,不妨轉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現象
孩子上學了父母很焦慮
新學期,秦女士的兒子升入小學三年級,可是,她的心情并沒有因為孩子的成長而感到輕松,“開學才一個星期,我這心里總是擔心他上課不注意聽講。”秦女士說。
為啥會有這樣的擔心?還要從剛剛過去的暑假說起。秦女士說,暑假兩個月,她跟兒子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她發現兒子寫作業時注意力特別不集中,一會兒吃個蘋果,一會兒四處轉轉,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功課,非要花一上午時間。也是因為如此,秦女士擔心兒子上課也有這個毛病。為此,她經常會給班主任打電話探情況,雖然班主任總是告訴她,兒子表現很好,但秦女士還是不放心。“其實我也不好意思總打擾老師,可忍不住啊。”
與秦女士相比,朱女士的擔憂更為明顯。朱女士的兒子是一名一年級新生,剛完成角色轉換的兒子十分適應,但身為媽媽的朱女士卻極為不安。“兒子性格老實、內向,我總擔心他會不會被別的孩子欺負。如果被欺負了,他不知道告訴老師,也不跟我說該怎么辦啊?”朱女士說,每天上班,她心里忍不住想這些事兒,注意力都不集中了。
分析
環境變化,激發家長對分離的焦慮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蔣慶偉說,家長的焦慮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剛進入小學或初中,家長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另一種情況,通過兩個月的假期相處,孩子突然進入另外一種生活情境,家長不適應。
形成焦慮的原因在于,暑假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相處時間,外在環境突然變化,家長會本能地產生焦慮。而且,暑假期間,不少父母接觸到了孩子的不足,給予了更多照顧,他們擔心孩子一旦離開自己,會有許多事情“搞不定”,加劇了焦慮情緒。
“其實孩子未必搞不定,而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蔣慶偉說,歸根結底,這一現象反映出家長對分離的焦慮。此外,還有一部分家長和孩子沒有很好地完成依戀關系,要么是和孩子的親密度不夠,父母希望抓住一切機會進行彌補和滿足,要么就是過于溺愛,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太差,父母不放心。
建議
改變觀念,轉移注意力
父母應該如何緩解自己的焦慮?蔣慶偉說,首先,觀念應該改變。即便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學校也有很多應對措施。而且,成長是每個人都需要完成的,其間會犯錯、會經歷挫折,只有經歷這些,才能真正完成成長。
其次,父母不妨轉移一下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身上。有工作的,可以多往工作上花一些心思;沒有工作的,可以想想發展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多關注自己、提升自己,內心的焦慮自然會減輕。”
此外,確實有一部分家長責任心強、愛操心。建議其把關注點往自己的愛人身上轉移一下。“許多父母有了孩子后容易忽視另一半,其實夫妻關系大于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好,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最好的土壤。”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