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些市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見到一條有人撿到一名學生的大學錄取通知的消息,許多人幫忙轉發。然而,記者在該信息中發現大量疑點,且留下的電話也是空號。
引人關注
日前,市民張女士向本報反映,她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條信息,寫著:“在小東莊撿到竇雅欣的科技大學錄取通知。誰的群多,幫忙轉發,丟的人一定急死了啊,聯系電話15647××××78,13789××××04,關系孩子命運都轉一下吧。”張女士看到后,幫忙轉發了該信息。記者隨后在網上查詢,該條信息確實很受關注,從八月初至今,在石家莊、滄州、河南、青海等省市都曾出現過,很多人都在轉發。
信息不實
記者仔細核對信息,發現其中撿到的地點只有“小東莊”,沒有寫明哪個省市。而且在其他省市轉發的信息中撿到的地點為“東莊”,記者查詢在北京、威海、溫州、杭州、濰坊等城市都有“東莊”。在天津流傳的信息中“東莊”又被改為“小東莊”。其次,其中只說“科技大學錄取通知”,卻沒有說是哪個科技大學。通過網絡查詢,記者發現國內的科技大學有十多所。而且當記者撥打信息中的電話號碼時,發現全是空號,兩個號碼的歸屬地分別為內蒙古烏海和內蒙古烏蘭察布,竇雅欣到底是哪里人也成了謎。該信息已經被不少網絡媒體和網友證實為虛假消息,但仍有些人信以為真,還在轉發。
換個套路
昨日,記者采訪到天津市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所長王來華,他表示,如果真的有人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為何不報警或送交民警,反而采取這種辦法尋找失主?這種惡作劇與較早的“金鎖鏈”信息相似,但從“強迫式”改成了“博取同情式”。損害的是誠信,以后真有人求助時,就很難再讓人信任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