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就業難的緊箍咒 現在的企業用人的成本很高,大量的大學生在畢業時并沒有為工作做好準備,需要重新學習,一般一個大學畢業生從進入企業到最后能上手用,要半年的培訓期。“不管在工作崗位上培訓或者是進行專門的培訓,這個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一些企業就選擇能盡快的上手工作的人才。
就現在來看,很多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找到和專業對口的,但不符合公司的用人需求;在大學注重的就是學歷,在學校就只能學習到理論知識,對于就業方面的就會很少接觸到;而職業教育是和學歷教育不一樣的,它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在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通過專門的職業培訓,大學生到企業后就可以直接上手。對此,達內老師認為,如何針對企業實際需求培養學員的技能和操作能力,正是職業培訓的強項,大學生就業難,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反而是一個大商機。 “大學生與其等社會來關照解決,不如自己主動尋找有效解決之道。無論是什么工作,還是再回爐接受職業短訓,這都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專家指出,“但從長遠來看,如何讓學校教育和企業需求有效結合,如何創新發展職業教育,則是一個根本性問題。”
根據教育部門的數據分析: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630 多萬人,比去年凈增20 多萬人,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畢業生有700 萬左右,大學生就業難的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這也是今年兩會提案和關注的焦點。
現在,一份工作幾個名額就能引來很多人的報名,引發了整個社會的關注;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嚴峻社會問題,而另一方面,大學生擇業,就業的觀念也在新的內外環境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