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否順利入學,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25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2016年國家學生資助政策并發布《2015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學生資助資金首次突破1500億元,增長近10%,全國累計資助學生(幼兒)逾 8400萬人次,免費教科書、營養膳食補助等資金達到450億元。自2007年我國著力構建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以來,資助資金連續9年保持高速增長。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蔭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組組數據表明,國家正在用不斷完善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織起一張“兜底網”,在制度上實現了所有學段全覆蓋、公辦與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普通高校資助資金大幅增長
據田祖蔭介紹,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正日趨完善,努力做到讓學生“三不愁”:入學前不用愁、入學時不用愁、入學后不用愁。
“在入學前,針對一些路費情況,我們對中西部地區啟動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用于解決學生家庭至錄取學校間的路費及入校后短期生活費,考上本省高校的每人500元,考上外省高校的每人1000元。”田祖蔭表示。
《報告》顯示,2015年,大學新生入學資助10.73萬人,資助金額7122.7萬元。此外,2015年秋季學期,通過“綠色通道”入學的本、專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共有107.49萬人,占當年本、專科新生總人數的14.17%。
針對普通高校學費標準調整和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我國重點加大了對普通高校學生特別是研究生的資助力度,切實減輕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2015年普通高校資助資金大幅增長:國家助學貸款比上年增加52.87億元;研究生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研究生“三助”比上年分別增加 50.43億元、31.36億元、7.49億元。
2015年,隨著各級財政、教育等有關部門大力推動,資金投入大幅增長,各項學生資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據統計,2015年資助學前教育幼兒457.82萬人次,資助金額53.61億元,比上年增加0.84億元,增幅1.59%;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資助1476.78萬人,資助金額173.21億元,與上年持平;資助中職學校學生1567.01萬人次,資助金額346.18億元,受在校生規模縮減影響,比上年減少16.71億元,降幅4.6%;資助普通高中學生790.12萬人次,資助金額139.28億元,比上年增加24.16億元,增幅 20.99%;資助普通高校學生4141.58萬人次,資助金額847.97億元,比上年增加131.11億元,增幅18.29%。
財政投入超千億元,增幅超6%
《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學生資助資金中,財政投入共計1051.85億元,其中不含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比上年增加62.42億元,增幅6.31%。其中,中央財政559.38億元,比上年增加41.04億元,增幅7.92%;地方財政492.47億元,比上年增加21.39億元,增幅 4.54%。
財政資金占當年資助資金(不含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比例為67.42%,財政投入是國家學生資助經費的主要來源,政府發揮了主導作用。其中,中央財政投入占2015年資助總額的35.85%;地方財政投入占2015年資助總額的31.56%。
“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我國學生資助資金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主、學校為輔和社會捐助為補充的資助格局。”田祖蔭表示。
據介紹,2015年是國家助學貸款標準提高后首個實施完整年,全年共發放國家助學貸款219.86億元,比2014年增加52.87億元,增幅31.66%,占資助總額的14.09%,占高校資助總額的25.93%,是高校資助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學校和社會資助資金成為國家學生資助經費的重要補充。2015年,學校從事業收入中提取支出、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助等各類資助資金共288.55億元,比上年增加23.25億元,增幅8.76%,占資助總額的18.49%。其中,學校從事業收入中支出190.41億元,占資助總額的 12.2%;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助等資助資金共98.14億元,占資助總額的6.29%。
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更加完善
田祖蔭介紹說,針對學生資助政策薄弱環節,2015年,財政、教育等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助需求,調整或出臺了一些資助政策措施,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更加完善。
從2015年開始,國家助學貸款還款期限延長至學制加13年、最長不超過20年,還本寬限期由2年延長至3年整,繼續攻讀學位和因病休學期間實行財政貼息,提出建立還款救助機制,對于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經濟收入特別低的畢業借款學生實施救助。江蘇、湖南、山東等省份率先建立了還款救助機制。
此外,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從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2000元。普通高中免學費政策逐步推進,中職免學費范圍不斷擴大,截至2015年,全國已有17個省份實現中職學生全部免學費。同時,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政策更加完善,針對建檔立卡學生等特殊困難群體的資助更加有力。
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包括非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的學雜費,對民辦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公辦學校標準給予補助。
據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介紹,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將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向城市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補助,還將研究逐步分類推進中職學生免學雜費,不斷強化精準資助,對資助標準提供動態調整。
田祖蔭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如何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田祖蔭說,在資助對象上,各地和學校要研究制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完善認定機制;在資助標準上,要根據學生貧困程度,分檔發放資金;在資金發放上,要改進機制,確保困難學生在最需要時,能以最便捷的方式得到資助;在技術手段上,要進一步完善資助信息系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