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帶來開學商機,賣場隨處可見促銷、折扣等宣傳,有賣家指出,背包、行李箱以及床具用品都是大學新生的必備品,最近銷售額比平時好很多。而年輕人追趕時髦的科技三件套(手機、電腦、平板),從高考結束至今,主力客群全是燒錢不手軟的準大學生。大學新生變身燒錢一族,讓不少家長連呼吃不消,有的家長聲稱孩子參加夏令營旅游、買科技三件套,已經花了自己約3個月的薪資。接下來還要新添生活用品、四季服裝,加上每月生活開銷,家長稱“現在一算,太可怕了”。
是太可怕了,兒子一上大學,老子就得好幾個月不吃不喝。這還只是標配,不算頂級豪華配置,在同學中也就算個中等水平吧。都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沒想到小子已經成年了,還得扒老子一層皮。美旅的旅行箱、蘋果的三件套,鞋得是阿迪,為了裝一下,還得有支凌美的鋼筆……新生們說起名牌來比商場導購員都精通,也無怪乎家長大呼供不起了。
把所有責任都怪到大學生攀比上吧,大學新生覺得自己也挺冤的,自己就算不想買,架不住周圍人都有啊,自己沒有就顯得不合群,而剛上大學的孩子是最怕被群體排斥的。“我給你傳個東西,你上電腦收一下”“不好意思啊,我沒有電腦”、“有一個游戲app特好玩,你玩了嗎”“我的手機是我爸淘汰下來的老人機,不智能”……可能沒幾個孩子愿意有這樣的對話吧。那么,必要的生活用品還是要有的。
一方面是生活必備,一方面是高昂開支,這種矛盾怎么解?要我說,既然已經高中畢業,經歷了年齡上的成人禮,那么也應該小小試水一下社會,來一個生活上的成人禮。除了每月生活開銷和必備生活用品,再想要什么,別朝父母伸手。大多數大學新生已經年滿十八,具備了一定的賺錢能力,做家教、做兼職,有想法的人甚至可以開始創業。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支付自己的欲望,想必是另一番滋味。這樣一來,既減輕了父母的經濟壓力,又鍛煉了自身,一舉兩得。當真正拿到沾著自己汗水的薪酬時,也許那些名牌奢侈品的吸引力已經沒那么大了,自己掙的錢花起來更心疼啊。而且飽嘗了賺錢的艱辛以后,應能理解父母的不易了吧。
燒錢的開學季,是商家的狂歡,不假;是父母的劫難?未必,自己打工賺錢購買心愛的商品,未嘗不是一種良性循環,這就要看每個大學新生怎樣選擇了。大學新生,少點鋪張浪費,這個年紀,還不具備“燒錢”的資本。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