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引起廣泛關注:上海市學科評估排名第一的學科有7個,位居全國第4。雖然上海高校學科整體實力仍排名全國第二,但拔尖學科不多;整體實力與北京差距越來越大,與江蘇、湖北等省市差距很小。3月28日舉行的2013年上海高校學科建設工作會議傳出消息,上海將直面部分學科重復設置率較高、地方高校學科整體實力較弱等現狀,堅持“扶強、扶需、扶特”,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進一步提升上海高校學科質量。
“全國第四”的隱憂和思考
近期,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三年一度的學科評估結果顯示,上海高校共有7個一級學科位列全國第一,分別是復旦大學政治學、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東華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這一數據比2009年減少了1個。與此同時,江蘇高校“頭名”一級學科達到13個,湖北則有10個;而北京高校頭名學科數更是高居榜首,僅北大、清華和人大就分別達到16個、14個和9個。
由此,上海“頭名”一級學科數量位列全國第四的現實,引起了滬上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關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剖析了上海高校學科建設目前面臨的問題。她指出,上海7個頭名一級學科分布面稍顯狹窄,其中人文社科類1個、工學4個、醫學2個,而社會經濟發展緊缺的農學、藝術學等方面的學科均為空缺。因此,高校要根據區域發展的目標,主動調整學科建設,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扎堆熱門學科導致強勢學科不強
據分析,學科分布不夠科學,這是上海“頭名”一級學科稀缺的重要原因。市教委副主任印杰指出,相比于江蘇等省份,滬上高校的學科覆蓋面不夠寬、重復設置率較高,不少學校一擁而上設置熱門學科和專業,往往分散了整個上海區域的教學資源。據了解,不少學科在10個以上高校同時設置,基礎學科和大學科重復設置的直接結果是,強勢學科不夠強,無法做到特色發展,錯位競爭。
就總體而言,上海排名靠前的學科主要分布在部屬高校,上海地方高校學科整體實力較弱,發展速度不夠快。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也有一些上海地方高校堅持特色發展,錯位競爭,一些特色學科也體現出相當的競爭力和優勢。譬如,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藥學、中醫學,上海體育學院的體育學,上海音樂學院的音樂與舞蹈學,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和上海海洋大學的水產等等。
高校學科設置可能面臨“重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根據此次評估結果,上海將堅持“扶強、扶需、扶特”,深化高校學科內涵建設。首先,將對本輪評估排名領先、在全國具有優勢的強勢學科繼續重點支持,即“扶強”;其次,將對符合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本輪評估排名靠前(前4個檔次)且在上海具有比較優勢、但在校內還未獲得重點投入的學科,給予重點支持,即“扶需”、“扶特”;另外,本市還將對本輪評估雖然排名靠前、但在上海高校中重復設置率較高、不具有比較優勢的學科,深入思考其發展規劃及后續建設等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將進一步開展學科建設的績效評價,探索與績效評價結果掛鉤的財政撥款制度,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引導學校更多地關注建設效率,明確建設思路,會用錢,能用錢,用好錢。
這也就意味著,上海高校學科設置可能面臨一次“重組”,對于績效不明顯、發展前景有限的學科,將有可能被下調檔級;而具有發展潛力和優勢的學科,檔級將會往上調整。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揚在會上冷靜地指出,“不滿是向上的車輪”,高校要直面現實,深化對學科建設內涵的理解,竭力將高校的學科建設同社會需求、政府需求相結合,優化資源配置,真抓實干做好學科建設工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