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 27名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的伙伴、5名學校指導老師,于近日一同乘火車抵京,開始了“就業體檢”暑假實踐活動。27名95后大學生,要用兜里僅有的50元錢,在北京吃、住、行,自己找工作掙錢,生存15天。
如果不想辦法勞動賺錢,這些大學生每人每天平均只有3.3元,只能夠保證每天必要的喝水,沒錢購買必需的食品,也沒錢找最簡陋最便宜的賓館開房住宿。生存、住宿、返程既是三大困難和壓力,也是他們挑戰的目標和嘗試的意義。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大學生完成了任務、達到了目標。
“就業體檢”的初衷,在當下尤為重要。無須諱言,年青人的奮斗和修煉,本是一個時代最好的青春樣本,而今,一些年輕人卻表現得差強人意,失去了應有的面貌和風采,“暮氣沉沉”、精神“早衰”。
從這個意義上說,浙江師大組織大學生參加“就業體檢”,是改革人才培養方法、拓展大學生素質的有益嘗試,也是大學生勇于挑戰、自我成熟、走向社會的預先演練。他們以自己的意志和智慧自討苦吃,完美地進行了一場生存體驗。這是他們對自己身心的一場全面的、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殘酷的檢驗,最后結論是合格的。
“就業體檢”是一次社會實踐,更是一次精神洗禮。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塑造人格,而且更要學會生存、磨練意志。溫室培養不出能夠經受風雨的鮮花,溫水煮青蛙最容易玩物喪志。事實證明,不論是在街頭發放傳單,還是從事超市促銷,抑或在賓館整理房間,為了生存下去,大學生絞盡腦汁、備嘗艱辛,感受普通勞動者的愛與痛——只有通過努力和奮斗,才能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命運,是“就業體檢”潛藏的價值寓意。
無論從大學培養人才來說,還是從大學生成長成熟規律來看,都應該把這種自討苦吃的生存體驗列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吃得苦中苦,大學生才能真正畢業。“就業體檢”,是學與用、知與行、情與意、課內與課外、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其重要價值和重大意義,不亞于按部就班的課堂聽課。進而言之,在現代社會,“物質豐盈,精神蒼白”已經成為不少青少年的致命傷,大學生精神“缺鈣”已經成為一種堅硬的現實,而“就業體檢”就是一次“補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